撫掌擊節的意思、撫掌擊節的詳細解釋
撫掌擊節的解釋
撫掌:拍手;擊節:打拍子。拍手為樂曲打拍子。也用來表示非常贊賞。
詞語分解
- 撫掌的解釋 .拍手。多表示高興、得意。《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公用 荀攸 計”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無名氏《曹瞞傳》:“公聞 攸 來,跣出迎之,撫掌笑曰:‘ 子遠 ,卿來,吾事濟矣!’” 北周 庾信 《
- 擊節的解釋 .謂出使。節,符節,使者的憑證。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八》:“古之君子,遇有為之時,不能默然而止,擊節驅馳,有事四方者,蓋為斯也。”《宋書·庾登之傳》:“ 義熙 十二年, 高祖 北伐, 登之
網絡擴展解釋
“撫掌擊節”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 撫掌:拍手。
- 擊節:打拍子。
- 整體解釋:
①為樂曲打拍子:指用手掌擊打節奏,配合音樂韻律。
②表示贊賞:通過拍手動作表達對某人或某事物的高度贊揚。
出處與典故
- 源自《晉書·謝尚傳》:東晉名士謝尚在王導府中即興起舞,王導令在座賓客“撫掌擊節”以配合他的表演,後引申為贊賞之意。
- 另一例見于《魏略》,記載王朗對曹操的回應:“承旨之日,撫掌擊節”。
用法與語境
- 語法功能:通常作謂語,描述動作或情感表達。
- 適用場景:
① 文藝表演中配合音樂節奏;
② 對才華、言論等表示由衷贊歎。
近義詞
補充說明
該成語兼具“參與藝術活動”和“表達情感”的雙重内涵,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現代口語中使用較少。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撫掌擊節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含有愉悅和贊美的意思。現在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它的構成和來源。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撫:左右結構,左邊部首是手,右邊是斧。總共有8畫。
- 掌:上下結構,上部是手,下部是廣。總共有12畫。
- 擊:左右結構,左邊部首是手,右邊是擊。總共有7畫。
- 節:上下結構,上部是艹,下部是灬。總共有8畫。
來源:
撫掌擊節這個詞源自古代漢族社會的一種習俗活動。人們在愉快的時刻會用手掌打擊節拍,以表達喜悅和贊美之情。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彙也逐漸被引申為形容快樂和鼓舞的心情。
繁體:
在繁體字中,撫掌擊節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區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略有差異。對于撫掌擊節這個詞,可能存在一些變體寫法,但基本的意思和用法依然相同。
例句:
1. 看到孩子在舞台上表演,我忍不住撫掌擊節來表示贊賞。
2. 這場演唱會太精彩了,觀衆們紛紛撫掌擊節,沉浸在音樂中。
組詞:
撫掌、擊節
近義詞:
拍手、鼓掌、喝彩
反義詞:
沉默、不屑一顧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滿足你的要求。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