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彰獎勵。 宋 蘇轍 《論堂除太寬劄子》:“庶使堂除官吏不復待闕,與四選稍異,亦旌勸之義也。” 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二:“ 毛文捷 通經典禮,廷對方謀,茲謂碩材,可宜旌勸。”
“旌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字義拆分及文獻例證進行解析:
一、整體含義 旌勸意為表彰獎勵,強調通過公開表揚或物質激勵來勉勵他人。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尤其宋代官方文書或文人筆記中,常用于描述對人才、功績的嘉獎。
二、字義拆分
三、文獻例證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官方對官吏、賢才的表彰,或文人評價他人功績。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可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或文言文創作。
《旌勸》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可以拆分為“旌”和“勸”。下面将詳細解釋這兩個部分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旌”字的部首是“方”,總共有五畫。它的意思是“旗幟”或“旗幟竿”,可以表示旗幟在風中飄揚。在繁體字中,“旌”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勸”字的部首是“力”,共有七畫。它的意思是“勸告”或“勸說”,表示通過言辭和行為引導、說服他人。在繁體字中,“勸”字的寫法為“勸”。
“旌勸”的意思是通過旗幟和言辭勸告他人。這個詞彙的來源可能是古代戰場上将旗幟竿插在地上,作為勸軍士氣和激勵戰勝敵方的表示。
以下是使用“旌勸”一詞的例句:
與“旌勸”相關的組詞包括:“旌旗”、“勸導”等。
“旌勸”沒有明确的近義詞,但可以使用相關詞彙替代,例如“勸告”、“告誡”等。
與“旌勸”相反的詞可能是“脅迫”、“強制”等,表示使用武力或其他強制手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