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诳誤的意思、诳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诳誤的解釋

欺騙迷惑。 漢 焦贛 《易林·革之坎》:“華言風語,亂相誑誤,終無兇事,安寧如故。”《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 淵 遣使南通 孫權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今 魏 家不採録忠善,褒功臣之後,乃令讒譌得行其志,聽 幽州 刺史、 東萊 太守誑誤之言,猥興州兵,圖害臣郡。”《資治通鑒·唐睿宗景雲二年》:“議者鹹稱 太平公主 令胡僧 慧範 曲引此曹,誑誤陛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诳誤”是由“诳”與“誤”構成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為“以謊言誤導他人,使其陷入錯誤認知或行為”。從詞素層面分析,“诳”本義指欺騙、迷惑,《說文解字》釋為“欺也”,強調言語不實;而“誤”則指謬錯、耽擱,《玉篇》注曰“謬也”,側重于結果的偏離正軌。二者結合後,詞義呈現出“通過虛假信息幹擾他人判斷”的遞進邏輯關系。

該詞在古籍中多用于描述政治或人際交往中的蒙蔽現象。例如清代魏源《聖武記》載:“奸民诳誤鄉裡,僞托教義”,此處“诳誤”生動勾勒出利用謊言蠱惑民衆的場景。現代語言實踐中,該詞多出現于學術論著中對曆史事件的評析,如中華書局版《清史稿校注》引用原始檔案時,多次出現“下屬诳誤上官”的表述,特指下級以不實信息誤導上級決策的行為模式。

權威辭書《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1卷第398頁明确收錄該詞條,釋義為“用謊言使人誤解”,并标注其語用範疇屬于書面語體。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著的《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補充指出,該詞在晉語區仍保留着“故意誤導”的特殊語義色彩,常用于描述商業欺詐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

“诳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欺騙迷惑,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1. 基本解釋
    “诳誤”讀作kuáng wù(注意:部分網頁誤标為“kuáng hài”,應為“wù”),指通過虛假言行欺騙他人,使其産生錯誤認知或陷入迷惑狀态。例如《易林·革之坎》提到“華言風語,亂相诳誤”,即用浮誇言辭擾亂對方判斷。

  2. 字詞構成分析

    • 诳(kuáng):本義為欺騙,如“诳語”“诳騙”,亦有調侃、逗趣的引申義。
    • 誤(wù):指錯誤、誤導,如“誤解”“誤人子弟”,此處強調因欺騙導緻的結果偏差。
  3. 文獻使用實例
    該詞在古籍中多用于描述政治或人際欺騙行為。例如《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注引韋昭《吳書》提到“诳誤之言”,指他人用虛假言論損害自身名譽。

  4. 注意要點

    •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屬于古語詞彙,常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
    • 需與“诳語”(欺騙性話語)、“蠱惑”(更偏煽動性迷惑)等近義詞區分。

如需進一步探究該詞的經典用例,可參考《易林》《三國志》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拜師瀑流鼈咳冰稼鼻眼殘骸殘日儲供禫服當面錯過打帳恩環翻唇弄舌風鷁附言功狗共進會公休日光撻撻貫燭過闆函軸惶恐灘黃糧黃戚渾如昏劄箋幅绛唇叫呶孑栖借喻謹白金采靜悄悄祭魚考語摳字眼兒流麥迷山飄風急雨樸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淺角僑肸如癡似醉沙劘攝空神鵝戍陀羅溲膏素輝陶瓠騰掀殄滅緯術僞讬圩子吳石弦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