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聚會無期。語本 三國 魏 曹植 《七哀詩》:“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剪燈馀話·田洙遇薛濤聯句記》:“ 歙 漆 阿 膠忽紛解,清塵濁水何由逢。”
“清塵濁水”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與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比喻人與人因地位、境遇或立場的差異相隔遙遠,難以會面或團聚。其中“清塵”象征他人(如高潔、顯達者),“濁水”喻指自己(如卑微、困頓者)。
出自三國時期曹植的《七哀詩》:“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詩句以塵、水為喻,表達因身份懸殊導緻的分離無奈,奠定了成語的情感基調。
成語接龍示例:清塵濁水 → 水不揚波 → 波光粼粼(體現漢語成語的趣味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曹植原詩背景或曆代文學引用,中标注的權威來源。
清塵濁水是一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品行和修養。它的意思是經曆了清除心中雜念,使思想變得純淨,如同清水一樣清澈;而遭受了熏染或外界誘惑後,會使思想變得渾濁,如同濁水一樣不清。
這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清和塵濁。其中,清的部首是水,總筆畫數為6;塵濁的部首是土,總筆畫數是12。
清塵濁水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道家思想,主張要清心寡欲、修身養性。後來,這個成語逐漸用于描述人的品德和境界。
繁體字的清塵濁水的寫法為清塵濁水。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清塵濁水的古文寫法是清塵濁水。
以下是關于清塵濁水的例句:
1. 他堅持修煉内功,日夜清塵濁水,終于成為一位高尚的人。
2. 這個社會的浮躁氛圍讓人不由自主地受到了影響,我們應該時刻保持清塵濁水的心态。
除了清塵濁水,還有一些相關的組詞,如清明、清楚、濁流、濁酒等。
與清塵濁水義相近的成語有洗塵滌纓、淨化心靈等;相反義的成語有渾渾噩噩、心猿意馬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