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裲裆的意思、裲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裲裆的解釋

[waistcoat] 古代指背心

裲裆,其一當胸,其一當背也。——《釋名·釋衣服》

詳細解釋

(1).古代的一種長度僅至腰而不及于下,且隻蔽胸背的上衣。形似今之背心。軍士穿的稱裲裆甲。一般人穿的稱裲裆衫。《釋名·釋衣服》:“裲襠,其一當胸,其一當背,因以名之也。” 王先謙 疏證補:“案即 唐 宋 時之半背,今俗謂之背心。當背當心,亦兩當之義也。”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三:“有一婦人,青衫素裲襠,日以二錢市粥。”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三章:“一團乳白色的霧氣掠過面前,使他們看不清這十名騎兵的裲裆上有一個什麼字兒,隻能斷定他們決不是前來挑戰。”參閱 周錫保 《中國古代服飾史》第九章第四節。參見“ 兩當 ”、“ 兩當鎧 ”。

(2).即兜肚。《資治通鑒·宋順帝昇明元年》:“ 攸之 有素書十數行,常韜在裲襠角,雲是 明帝 與己約誓。” 胡三省 注:“《博雅》曰:‘裲襠謂之袹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裲裆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服飾,其含義和特點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形制

裲裆是一種形似現代背心的上衣,僅覆蓋胸背部位,長度至腰部,前後各有一片布料,通過肩帶連接。其名稱源于《釋名·釋衣服》記載:“裲裆,其一當胸,其一當背也。” 這種服飾男女皆可穿着,材質多為布帛,部分女性款式會裝飾刺繡。

二、曆史背景與用途

  1. 盛行時期:主要流行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常見于壁畫、陶俑等文物中,如甘肅嘉峪關魏晉墓室壁畫《采桑圖》描繪了穿裲裆的孩童。
  2. 軍事與日常用途:
    • 裲裆甲:士兵穿着,作為輕便護具;
    • 裲裆衫:普通人日常穿着,有夾層或填充棉絮的款式。

三、演變與文化意義

四、其他釋義

部分文獻提到裲裆也可指“兜肚”(類似肚兜的内衣),但這一含義的使用範圍較窄,主要定義仍以背心式上衣為主。


裲裆是中國古代兼具功能性與裝飾性的服飾,其形制簡潔實用,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文化與生活風貌。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釋名·釋衣服》原文或相關服飾史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裲裆》的意思

《裲裆》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兩條布或衣物交叉縫合的地方。通常用來形容衣物的裆部。

拆分部首和筆畫

《裲裆》的拆分部首是衣,并且它由14個筆畫組成。

來源

《裲裆》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論語·述而》中:“裳裳者華,其大如缤,其小如稻。”在這裡,裳裳指的是古代的一種上衣,後來才逐漸引申為裆部。

繁體

《裲裆》的繁體字是「裳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裳裳」的寫法為「裳陝」,「襠」的寫法為「當冬」。

例句

1. 他的褲子裲裆那裡破了。

2. 這件衣服的裲裆部位設計得很合身。

組詞

裲裆草、裲裆口袋、裳裆衣、裳裆褲。

近義詞

裆部、裆下。

反義詞

領口、袖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