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覆載的意思、覆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覆載的解釋

(1).覆蓋與承載。謂覆育包容。《禮記·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莊子·天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 宋 李綱 《明變序》:“天地之覆載,陰陽之生殺……莫不有數存乎其間。”《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八六回:“七緯經天,六合異照臨之下;八紘紀地,火爐同覆載之間。”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邵九娘》:“ 金 問故,始實告之。泣曰:‘妾日受子之覆載而不知也。’”

(2).指天地。《漢書·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猶被覆載之厚德兮,不廢捐於罪郵。” 宋 陸遊 《賀曾秘監啟》:“雖身居湖海之遠,而名滿覆載之間。”《宋史·樂志十三》:“揭名日月,侔德覆載。” 明 劉基 《遣興》詩:“人生覆載間,與物共推遷。”

(3).比喻帝王的恩德。 宋 範仲淹 《青州謝上表》:“涓塵未補,覆載何酬?” 明 歸有光 《乞緻仕疏》:“涓埃未竭,覆載難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覆載”是漢語中具有雙重意象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自然本義 “覆”指覆蓋,“載”指承載,組合後表示天地對萬物的包容與托舉。《禮記·中庸》有“天之所覆,地之所載”的描述,體現古人觀察自然時形成的宇宙觀。這種原始詞義在《莊子·逍遙遊》中延伸出“覆載天地、刻雕衆形”的哲學表達,暗含造化之力。

二、人文引申 在文學語境中,“覆載”常喻指君主對臣民的庇護或社會整體的包容性。《宋史·樂志》載“覆載之下,民胞物與”,此處詞義已由自然現象轉化為社會治理的理想狀态。清代黃宗羲《明儒學案》更以“覆載生成”比喻學術思想對多元觀點的兼容,展現詞彙在文化領域的語義擴展。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仍見于曆史文獻研究與古典文學賞析領域。其詞義演變軌迹清晰呈現了漢語詞彙從具象到抽象、從自然到人文的認知發展規律。

網絡擴展解釋

“覆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理解:

  1. 本義:天地的覆蓋與承載
    源自《禮記·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本指天地對萬物的包容承載功能,如宋代李綱所言"天地之覆載,陰陽之生殺"()。莊子《天地》篇進一步引申為"道覆載萬物者也",強調宇宙規律對萬物的覆育包容。

  2. 引申代指天地
    漢代班婕妤《漢書·外戚傳》用"覆載之厚德"喻天地恩澤,宋代陸遊詩句"名滿覆載之間"也以"覆載"直接指代天地範疇()。

  3. 比喻帝王恩德
    該用法常見于古代奏章文辭,如範仲淹《青州謝上表》"覆載何酬"、明代歸有光《乞緻仕疏》"覆載難酬",均以天地之廣比拟帝王恩澤的普世性()。


文學表現特點:該詞通過"天覆地載"的具象,實現了從自然現象到哲學概念(道的包容性)、再到政治倫理(帝王權威)的三重語義升華,體現了漢語"托物言志"的典型表達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

寶子鼈飲逼鄰比俗不老衣出納打橫炮單程膽大如鬥單線道家蓬萊山刀鐮倒仰兒大衫大頭巾點茶帝阍芳容仿生化學覆蔀古闆珪瑁互備虎媒禍尤奸讒交經甲仗庫揪結開城肯綮曠爽恇眩愧懼诔諡蝼蟻尚且貪生魯儒麥城莽莽漠漠毛嫱辟公平信伽耶豈奈窮閻全盤霜籼爽約熟糞順孫疏頑輸嘴太上忘情甜潤通用字腿灣違盟小拍遐終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