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覆载的意思、覆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覆载的解释

(1).覆盖与承载。谓覆育包容。《礼记·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庄子·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 宋 李纲 《明变序》:“天地之覆载,阴阳之生杀……莫不有数存乎其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八六回:“七纬经天,六合异照临之下;八紘纪地,火炉同覆载之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九娘》:“ 金 问故,始实告之。泣曰:‘妾日受子之覆载而不知也。’”

(2).指天地。《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於罪邮。” 宋 陆游 《贺曾秘监启》:“虽身居湖海之远,而名满覆载之间。”《宋史·乐志十三》:“揭名日月,侔德覆载。” 明 刘基 《遣兴》诗:“人生覆载间,与物共推迁。”

(3).比喻帝王的恩德。 宋 范仲淹 《青州谢上表》:“涓尘未补,覆载何酬?” 明 归有光 《乞致仕疏》:“涓埃未竭,覆载难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覆载”是汉语中具有双重意象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一、自然本义 “覆”指覆盖,“载”指承载,组合后表示天地对万物的包容与托举。《礼记·中庸》有“天之所覆,地之所载”的描述,体现古人观察自然时形成的宇宙观。这种原始词义在《庄子·逍遥游》中延伸出“覆载天地、刻雕众形”的哲学表达,暗含造化之力。

二、人文引申 在文学语境中,“覆载”常喻指君主对臣民的庇护或社会整体的包容性。《宋史·乐志》载“覆载之下,民胞物与”,此处词义已由自然现象转化为社会治理的理想状态。清代黄宗羲《明儒学案》更以“覆载生成”比喻学术思想对多元观点的兼容,展现词汇在文化领域的语义扩展。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仍见于历史文献研究与古典文学赏析领域。其词义演变轨迹清晰呈现了汉语词汇从具象到抽象、从自然到人文的认知发展规律。

网络扩展解释

“覆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1. 本义:天地的覆盖与承载
    源自《礼记·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本指天地对万物的包容承载功能,如宋代李纲所言"天地之覆载,阴阳之生杀"()。庄子《天地》篇进一步引申为"道覆载万物者也",强调宇宙规律对万物的覆育包容。

  2. 引申代指天地
    汉代班婕妤《汉书·外戚传》用"覆载之厚德"喻天地恩泽,宋代陆游诗句"名满覆载之间"也以"覆载"直接指代天地范畴()。

  3. 比喻帝王恩德
    该用法常见于古代奏章文辞,如范仲淹《青州谢上表》"覆载何酬"、明代归有光《乞致仕疏》"覆载难酬",均以天地之广比拟帝王恩泽的普世性()。


文学表现特点:该词通过"天覆地载"的具象,实现了从自然现象到哲学概念(道的包容性)、再到政治伦理(帝王权威)的三重语义升华,体现了汉语"托物言志"的典型表达方式。

别人正在浏览...

颩颩兵无常形播厥诚贞崇本穿关出发楚润大防带佩道爱低级敌舰斗兵惇朴恩若再生儿孙自有儿孙福翻阅肥头大耳佛慧副末该详贵表角触叫驴骄淫杰笔锦边牙径途金针虫酒半绩阳亮拔缭戾寥亮猎场灵心岭嶂髦隽门不夜扃门户人家闷躁冥讨咆哮西风骈趾飘举钳髠千里骏骨旗扁银两琼尺鞧韀傻劲沙墟牲酒神先释跷食言而肥肆人乌获嫌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