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大如鬥的意思、膽大如鬥的詳細解釋
膽大如鬥的解釋
《三國志·蜀志·姜維傳》“ 維 妻子皆伏誅” 裴松之 注引《世語》:“ 維 死時見剖,膽如鬥大。”後因稱膽量極大為“膽大如鬥”。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二折:“有一箇 趙子龍 膽大如鬥。”亦省作“ 膽如鬥 ”。 宋 黃庭堅 《再答明略》詩之二:“ 廖侯 言如不出口,銓量古今膽如鬥。”一說,“如鬥”應作“如升”。《資治通鑒·魏元帝鹹熙元年》“衆格斬 維 ” 元 胡三省 注:“又《世語》曰:‘ 維 死時見剖,膽如鬥大。’如鬥非身所能容,恐當作‘升’。”按,古時形容人膽大,亦有作“如升”者,見《南史·賊臣傳·侯景》。
詞語分解
- 膽的解釋 膽 (膽) ǎ 人或某些動物體内器官之一,在肝髒右葉的下部:膽囊。苦膽。膽固醇。肝膽相照(指對人忠誠,以真心相見)。 不怕兇暴和危險的精神、勇氣:膽量。膽氣。壯膽。膽魄。膽大妄為(唅 )。 裝在器物内
- 鬥的解釋 鬥 ǒ 中國市制容量單位(十升為一鬥,十鬥為一石):鬥酒隻雞(經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簡單酒食,家常便飯)。 量糧食的器具:鬥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狹小,見識短淺)。 形容小東西的大:鬥膽。 形容大東西的小:鬥
網絡擴展解釋
“膽大如鬥”是一個形容人膽量極大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釋義與結構
- 字面含義:膽量像“鬥”(古代量器,容量約十升)一樣大,強調遠超常人的勇氣。
- 引申義:形容人無所畏懼,常用于褒義語境,但也可用于中性描述。
二、典故與出處
- 曆史來源:出自《三國志·蜀志·姜維傳》裴松之注引《世語》記載,姜維死後被剖腹,“膽如鬥大”,後人以此形容其非凡膽識。
- 文學引用:元代關漢卿《單刀會》中“趙子龍膽大如鬥”,進一步傳播了這一成語。
三、語言特征
- 近義詞:膽大包天、渾身是膽(多含褒義或中性)
- 反義詞:膽小如鼠、膽小怕事(強調怯懦)
- 語法結構:偏正式成語,常作謂語或定語(如“他膽大如鬥,孤身擒賊”)。
四、使用示例
- 曆史描述:
“維死時見剖,膽如鬥大”(《世語》),體現姜維的忠勇形象。
- 現代語境:
“他膽大如鬥,竟敢獨自探險無人區”,突顯冒險精神。
五、文化意義
該成語不僅體現漢語的誇張修辭(如“鬥”的比喻),還承載了曆史人物的精神特質,成為中華文化中“勇氣”的象征符號。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背景或例句,可參考《三國志》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膽大如鬥是指一個人膽量極大,大膽無畏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膽字的部首是月,鬥字的部首是鬥。膽字共有7筆,鬥字共有3筆。
來源:《膽大如鬥》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形容呂不韋膽量大,敢于直言。
繁體:膽大如鬥(繁體:膽大如鬥)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候寫作「膽大如鬥」,「鬥」字的寫法為「鬥」。
例句:他膽大如鬥,敢于挑戰任何困難。
組詞:膽大心細、膽大包天、膽大妄為
近義詞:膽子大、膽量大、勇敢
反義詞:膽小如鼠、怯懦、膽小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