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孫。《孔子家語·緻思》:“子曰:吾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順孫妨生以送死。”《三國志·魏志·杜畿傳》:“班下屬縣,舉孝子、貞婦、順孫,復其繇役,隨時慰勉之。”《豆棚閑話·空青石蔚子開盲》:“一路上訪着那孝子順孫、義夫節婦,都己收載輪迴簿上,以待天運轉時,應世而起,一一用着他的。”
“順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孝孫,指代孝順長輩、遵從家族倫理的子孫。以下是詳細解釋:
“順孫”由“順”(順從、遵循)和“孫”(子孫)組成,強調子孫對長輩的尊敬與孝道。它并非字面“順從孫子”之意,而是指孝順的子孫,尤其注重家族倫理中的代際責任。
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誤将“順孫”解釋為“按孫子意願行事”,此說法缺乏文獻支持,正确含義應以“孝孫”為準。
“順孫”是中華文化中強調孝道的重要概念,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其倫理内涵。
順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繼承或遵循孫輩。指按照父母、祖父母等輩分順序循環繼承,子繼父職。
順孫這個詞的部首為“頁”,筆畫為12畫。
順孫一詞源于古代中國家族制度和家庭倫理觀念。它的繁體字為「順孫」。
順孫一詞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可能采用了不同的表現形式,具體要根據字史來考證。比如在篆刻時期的《說文解字》中,可能使用的漢字寫法不同于我們今天所見的。
1. 他從小就明白,要順孫才能保持家族的傳統。
2. 父母希望兒子順孫,接過他們的事業。
順孫(動詞),順孫兒(名詞)。
傳子承孫、子孫後代。
背孫、不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