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诔諡的意思、诔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诔諡的解釋

古代累述死者生前行迹并以此定谥的文字。 清 龔自珍 《周信之明經中孚手拓吳興收藏家吳晉宋梁四朝磚文八十七種見贻賦小詩報之》:“非金非石非誄諡,獸面魚形錯文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诔諡"是一個古代漢語複合詞,由"诔"和"諡"兩個字組成,主要用于描述古代中國與喪葬、追悼相關的禮儀制度。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單字釋義

  1. 诔 (lěi)

    • 本義:叙述死者生前德行以示哀悼的文體,後引申為哀悼死者的行為。
    • 《說文解字》:"诔,谥也。從言,耒聲。"(意為通過言辭追述功德以定谥號)
    • 《禮記·曾子問》:"賤不诔貴,幼不诔長,禮也。"(說明诔文的施用需遵循尊卑禮制)
  2. 諡 (shì)

    • 本義:帝王、貴族、名臣死後依其生平事迹所給予的稱號。
    • 《逸周書·谥法解》:"谥者,行之迹也。"(谥號是對生平行為的總結)
    • 《周禮·春官·大史》:"小喪賜谥。"(記載賜谥的禮制程式)

二、複合詞"诔諡"的含義

"诔諡"指古代喪禮中先作诔文追述死者功德,再據此拟定谥號的完整儀式,強調二者在禮制上的連續性:


三、文化背景與演變


參考文獻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3. 《逸周書彙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周禮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
  5. 《儀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權威出版社版本以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诔諡”(lěi shì)是中國古代禮儀中的特定術語,結合了“诔”與“諡”兩個部分的功能,主要用于哀悼逝者并評定其生平。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2.曆史背景與結構

3.使用場景

4.文化意義

5.示例與文獻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谥號制度或诔文的具體格式,可參考《周禮》《禮記》等典籍,或查閱相關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暗冥寶籙璧奎簸揚糠粃布散叉蔟禅台楚澤賜食篡立大慮電舒鋒芒逼人渢融風馭分期浮石伏弢甘豐共勉公是公非國婿亨嘉花粉錢講解員勦除極筆妓婦稽同連阡累陌禮分離玦靈保留籲龍木迷君瘧疠袍段膨膨篇數庀材萍浏醴起義嵌縫遣令乾修驅蟲劑區署三齊申辯沈澱神味詩集句時區叔郎鎖窗寒迢迢條奏瘏悴轄邑嶰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