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太上忘情的意思、太上忘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太上忘情的解釋

太上:指聖人。聖人不為情感所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太上忘情”是一個源自中國古典哲學與文學的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層次的解釋,綜合各類權威來源可歸納如下:

一、詞語來源與基本釋義

“太上”指聖人或至高存在,“忘情”意為超越情感的束縛。該詞最早見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中的“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我輩”。清代林覺民在《與妻書》中引用此詞,表達無法做到如聖人般超脫情感的狀态。

二、核心哲學内涵

  1. 非無情,而是超脫情感
    道家與禅宗思想認為,“忘情”并非壓抑或消除情感,而是主張及時處理情感(如發洩、舍棄),最終達到不為情緒所擾的境界。例如禅道三奧義提到:“發洩之後再扔掉,心才能如大地陽春般凝結金華,回歸本心”。
    道教經典《老子想爾注》則将“太上”與“大道”關聯,認為太上老君(道的化身)是超越情感的至公存在。

  2. 修養的最高境界
    在儒家和世俗語境中,它被解釋為“修養至高者能忘卻喜怒哀樂”,即通過修行達到不被情感困擾的狀态,如《世說新語》中“聖人”的象征意義。

三、實際應用與延伸

四、常見誤解辨析

需注意,“忘情”≠“無情”。如《搜狗百科》強調:“忘情是寂焉不動情,若遺忘之者”,即情感仍在但不受其左右;而“無情”則是缺乏情感體驗,二者有本質區别。

“太上忘情”融合了儒釋道思想,既包含對情感的理性處理,也指向超越世俗羁絆的精神境界。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太上忘情的意思

《太上忘情》是一個成語,意為超越了塵世的情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成語《太上忘情》的部首是“太”(大)和“忄”(心),總共有13畫。

來源

《太上忘情》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一句詩:“夫天地者,莫大于心,而心者,莫大于情。”這句詩表達了白居易對深沉情感的理解,被後人引用并演變成了成語《太上忘情》。

繁體

《太上忘情》的繁體寫法為「太上忘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太上忘情的漢字寫法為「太上忘情」。

例句

他迷戀着工作,太上忘情,幾乎忽略了家人的存在。

組詞

太上:太上皇、太上老君

忘情:忘情水、忘情草

近義詞

忘情:不顧一切、全情投入

反義詞

記恨、懷恨在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