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東漢 人,精于醫,姓名不傳。《後漢書·方術傳下·郭玉》:“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漁釣於 涪水 ,因號 涪翁 。乞食人間,見有疾者,時下針石,輒應時而效,乃著《針經》、《針脈法》傳於世。”
(2). 宋 黃庭堅 别號。《愛日齋叢鈔》卷二引《複齋漫錄》:“ 山谷 謫 涪州 别駕,因自號 涪翁 。” 宋 範成大 《萬景樓》詩:“若為喚得 涪翁 起,題作西南第一樓。” 陳三立 《由崝廬寄陳芰潭》詩:“流傳文字一賞之,襟期 涪翁 有同調。”
涪翁的漢語詞典釋義
“涪翁”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個主要含義,均源于曆史人物别號,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一、東漢醫學家郭玉的尊稱
“涪翁”最早指東漢時期著名針灸學家郭玉(生卒年不詳)。據《後漢書·方術列傳》記載,郭玉師從一位隱居于涪水(今四川涪江)的老者,因其常垂釣于涪水之畔,世人尊稱為“涪翁”。郭玉繼承其醫術,成為漢和帝時期的太醫丞,以針灸見長,奠定了“涪翁”在中醫史上的地位。後世以“涪翁”代指郭玉或其師,并引申為醫術高深者的雅稱。
來源:《後漢書·方術列傳》《中國醫學大辭典》
二、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别號
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1045–1105)晚年被貶涪州(今重慶涪陵),遂自號“涪翁”。其《山谷全書》中多次使用此號,如《答王周彥書》署名“涪翁”。這一别號既反映其流寓經曆,亦蘊含超然自適的文人情懷。黃庭堅在此創作《涪翁雜說》等作品,“涪翁”遂成為其文學與書法成就的重要符號。
來源:《宋史·黃庭堅傳》《山谷全書》
文化影響
“涪翁”的雙重含義分别代表醫學與文學領域的标志性人物:
結論
“涪翁”作為專有名詞,需結合語境區分指代對象:
二者均通過地域關聯(涪水/涪州)與人文精神,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符號。
“涪翁”一詞有兩種主要含義,分别指向不同曆史人物:
身份與事迹
涪翁是東漢時期隱居于涪水(今四川綿陽涪江)的民間醫家,真實姓名及生卒年不詳。他常垂釣于涪水,以醫術濟世,擅長針灸與脈學,曾撰寫《針經》《針脈法》等醫書,但均已失傳。其醫術傳于弟子程高,再傳至郭玉(東漢名醫),形成一脈相承的醫學流派。
曆史評價
據《後漢書》記載,涪翁治病不論貧富貴賤,且“應時而效”,醫術高超卻淡泊名利,後世在巴蜀地區建有祠堂紀念他。
别號由來
黃庭堅因被貶為涪州(今重慶涪陵)别駕,故自號“涪翁”,以此寄寓仕途坎坷的心境。
文學影響
黃庭堅作為“江西詩派”開山之祖,其别號“涪翁”常見于詩文題跋,例如宋代範成大《萬景樓》詩雲:“若為喚得涪翁起,題作西南第一樓”。
“涪翁”既可指東漢醫術精湛的隱士,也可指宋代文人黃庭堅。兩者雖相隔千年,但均以“涪”為名,前者因地域隱居得名,後者因貶谪之地自號,體現了漢語詞彙的文化傳承與多重意涵。
棒喝阪險報蒸扒瞎八字牙梳壁宿長薄唱造傳感器頂闆惰懈發喘飛觥伏女浮陽擀氈搆訟官式國用捍護含鈴子豪猾和尚麥槐本還鄉團壺蠭檢治交辟計绌方匮羁梏九子魔母榉柳俊德俊異課語訛言撈鈴六臣陋體絡縸袂裾淼寥目學哪會兒内容提要侵克取奉逝聖數參聤耳通巴通物推舉頹顔衛生紙污暴下稷相連愛賢藴系纍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