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觥的意思、飛觥的詳細解釋
飛觥的解釋
傳杯。 唐 羊昭業 《皮襲美見留小宴次韻》:“澤國春來少遇晴,有花開日且飛觥。” 宋 梅堯臣 《次韻答黃介夫七十韻》:“物理既難常,達生重飛觥。” 清 陳維崧 《莺啼序·春日遊平山堂即事》詞:“玉筍飛觥,春纖拂素。”
詞語分解
- 飛的解釋 飛 (飛) ē 鳥類或蟲類等用翅膀在空中往來活動:飛天(佛教壁畫或石刻中的空中飛舞的神)。飛躍。飛鳥。 在空中運動:飛雪。火箭飛向太空。 形容極快:飛駛。飛黃騰達(喻人驟然得志,官位升遷快)。 極,特
- 觥的解釋 觥 ō 古代酒器,腹橢圓,上有提梁,底有圈足,獸頭形蓋,亦有整個酒器作獸形的,并附有小勺:觥籌交錯(酒器和酒籌交互錯雜,形容宴飲盡歡)。 大,豐盛:觥羊(大羊)。觥船。觥飯。 筆畫數:; 部首:角;
網絡擴展解釋
“飛觥”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酒宴上熱鬧歡聚的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fēi gōng
- 字義分解:
- 飛:指酒杯快速傳遞或舉杯的動作,帶有動态感。
- 觥:古代的一種酒器,形似獸角,多用于盛酒或敬酒。
詞義解析
- 本義:指酒宴中人們傳杯暢飲的場景,如“傳杯”之意。
- 引申義:常用來渲染聚會時的熱烈氣氛,體現賓主盡歡、觥籌交錯的畫面感。
使用場景與文學引用
- 文學示例:
- 唐代羊昭業《皮襲美見留小宴次韻》:“澤國春來少遇晴,有花開日且飛觥。”
- 宋代梅堯臣《次韻答黃介夫七十韻》:“物理既難常,達生重飛觥。”
- 清代陳維崧詞中亦有“玉筍飛觥,春纖拂素”的描寫。
- 適用語境:多用于詩詞或書面描述節日宴飲、友人相聚等場景,強調歡慶氛圍。
“飛觥”通過動态的“飛”與酒器“觥”結合,生動刻畫了古代酒宴的盛況,兼具實用與文學審美價值。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飛觥
飛觥(fēi gōng)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酒杯或者酒器被扔擲起來。該詞是由兩個部首組成,飛(fēi)部為右邊的部首,觥(gōng)是左邊的部首。飛部可以簡寫為飛字底部的“韋”字形。
該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史書《漢書》中的一段記載,用于形容古代酒宴上,人們醉後将酒杯扔向空中的場景。飛觥也可以指代酒器,尤其是古代的青銅器。
在繁體中文中,飛觥的寫法是「飛觥」。古代漢字的書寫形狀與今天的有所不同,所以飛和觥的字形也有所變化。例如,在篆文中,飛的字形是「」,而觥的字形是「」。
以下是一些飛觥的例句:
1. 酒宴上,他們舉起酒杯,飛觥而射,以表明他們的豪情逸志。
2. 古代帝王舉辦盛大的宴會,常會發生酒器飛觥的場面。
3. 形容酒宴熱鬧的一幕是:杯盞飛觥,樂聲陣陣,歡笑聲不絕于耳。
飛觥的部首飛也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飛翔(fēi xiáng)和飛快(fēi kuài)。近義詞可以是酒杯,反義詞可以是安靜或平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