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物的意思、通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物的解釋

謂通曉物理人情。 三國 魏 嵇康 《釋私論》:“物情順通,故大道無違;越名任心,故是非無措也。是故言君子,則以無措為主,以通物為美。” 宋 葉適 《沉元誠墓志銘》:“君閎而懋之,通物以性,成身以行,應事以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通物"是漢語中具有哲學意蘊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個層面:

一、物理層面的貫通性 指事物之間不存在絕對阻隔,《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時釋義為"貫通萬物",源于《周易·系辭上》"曲成萬物而不遺"的宇宙觀。這種認知在《莊子·齊物論》中發展為"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命題,強調事物間存在本質關聯性。

二、認知層面的通達性 《王弼集校釋》注解《老子》時提出"通物之謂道"的命題,将通物視為對事物本質規律的把握能力。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引申為"格物緻知"的認知方法論,指通過研究具體事物達到普遍真理的認知過程。

該詞在當代漢語使用中常與"達理"構成"通物達理"的固定搭配,多用于形容對事物本質具有深刻洞見的思維能力。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纂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其現代釋義為"通曉事物的本質與規律"。

(本文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四庫全書》電子版及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數據庫的文獻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通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通曉物理人情”,即理解事物的本質規律和人際交往的情理。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詞義

2.引證與出處

3.用法與語境

4.相關評價


“通物”不僅是對客觀規律的認知,更包含對人際關系的通達,常用于古代文人對理想人格的表述。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嵇康、葉適的原著或漢典等權威釋義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黯暧安坦鳌頭獨占百孫院白相人頒賜鞭擗步履彩幄草駒草具柴車朝生暮死沉博絕麗崇論闳議出景出門如賓啖咋等齊定崗鬥擊端凝獨攬大權仿刻發舒伐閲鳳跸蜂蠟拂耳伏爾加河纖夫貴骨歸齊鶴文弘論麾斥夾闆醫駝子簡校教宗痂查肌髓拘拘均辨看風括索黎獻睩睩妙鬘名察木位逆理乞告耆英氣逾霄漢手慌腳亂收祲太爺鐵心木腸王氏子威遲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