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侵克:侵害打擊。 晉 葛洪 《抱樸子·微旨》:“侵克賢者,誅戮降伏,謗訕仙聖,傷殘道士。”
侵尅:亦作“ 侵剋 ”。侵吞克扣。 唐 元結 《再謝上表》:“今四方兵革未寧,賦斂未息,百姓流亡轉甚,官吏侵尅日多。” 明 唐順之 《牌》:“若有州縣官忍心害理,逆天妬民,那移别用,侵尅入己,豈惟憲典所不容,抑亦鬼神所不恕。”《明史·宦官傳二·高起潛》:“已而諸監多侵剋軍資,臨敵輒擁精兵先遁,諸将亦恥為之下,緣是皆無功。” 清 李漁 《奈何天·密籌》:“本院若還差官去糴,又差官去散,經過兩番侵尅,就要少了一分軍糧。”
“侵克”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īn kè,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侵害打擊
指通過侵犯、壓制等手段損害他人權益或利益。其中“侵”表示侵犯,“克”原指克制,但在此語境中引申為壓制或打擊。
侵吞克扣
指利用職權或手段非法占有、貪污財物,或克扣應發放的款項。
曆史語境
異體寫法
在文獻中,“侵克”也寫作“侵尅”或“侵剋”,含義相同()。
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例如: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抱樸子》等古籍原文。
侵克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侵、克,共有11畫。
侵克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使用。在古時候,人們使用的漢字寫法與今天有所不同,古代的寫法中“侵”字的右部多寫作“十”或“乂”,而“克”字的左部多寫作“兒”。這些不同的寫法都來源于字形演變的曆程。
侵克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應該是「侵剋」。
以下是一些關于侵克的例句:
1. 他們侵克領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不滿。
2. 經過多年的奮鬥,他終于能夠克服自己内心的侵克欲望。
3. 這場戰争侵克了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與侵克相關的一些組詞:
1. 侵占
2. 侵略
3. 侵蝕
侵克的近義詞為侵犯,反義詞為抵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