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趨奉,迎合奉承。《朱子語類》卷四三:“小人便愛些便宜,人便從那罅縫去取奉他,故易説(悅)。”《朱子語類》卷一三○:“他卻要恁地説時,是説 王 氏(指 王安石 )較香得些子。這是要取奉那 王 氏,但恁地也取奉得來不好。”
“取奉”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根據《朱子語類》等古籍記載,“取奉”指對他人趨炎附勢、刻意讨好,常見于描述小人行為。例如: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拆解為“取得并奉獻”,強調獲取資源後用于他人或公益。例如:
《取奉》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領取和供奉。表示接受和奉獻的含義。
《取奉》的部首是“讠”和“女”,總共有8個筆畫。
《取奉》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員國家管理工作者的行為。官員接到命令後會親自前往某處領取某件物品(取),然後将物品奉獻給上級或供奉于神明(奉)。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彙逐漸演變成一個成語。
繁體字的《取奉》是「取奉」。
古時候《取奉》的漢字寫法有一些差異,常見的是「取供」或「奉取」。
他每日早起,到寺廟中取奉菩薩。
取諸自然、取悅、取暖、奉行、奉獻、奉告。
取得、領取、接受。
奉還、退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