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傑出異常的人。《宋書·顔延之傳》:“黃門郎 殷景仁 亦謂之曰:‘所謂俗惡俊異,世疵文雅。’” 唐 杜甫 《宿鑿石浦》詩:“窮途多俊異,亂世少恩惠。”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越铎>出世辭》:“于越故稱無敵于天下,海嶽精6*液,善生俊異,後先絡繹,展其殊才。”
(2).卓異,非比尋常。 宋 王谠 《唐語林·方正》:“ 太宗 得鷂子俊異,私自臂之,望見 魏公 ,乃藏于懷。”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四章:“但,《高僧傳》,謂其七曜五行、醫方異術以至鳥獸之聲,無不綜達,故俊異之聲早被。”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俊異漢語 快速查詢。
“俊異”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指傑出異常的人
通常用于形容才華、品貌或能力遠超常人的個體。例如《宋書》中提到的“俗惡俊異”,即指世俗常排斥卓越之人。
形容卓異非凡的事物或特質
強調非同尋常、超群出衆的狀态,如“神俊異秉”描述天賦異禀的特性。
(注:以上釋義綜合自多個來源,完整信息可參考相關網頁。)
《俊異》是一個漢字詞語,其中包含「俊」和「異」兩個字。
「俊」的拆分部首是「人」,筆畫數為9畫。
「異」的拆分部首是「巳」,筆畫數為7畫。
「俊異」這個詞源自古代漢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有着出衆、非凡的才華、能力或特點,與衆不同。
「俊異」是「俊異」的繁體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俊異」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整體結構和意義基本相同。
1. 他的才華與衆不同,被譽為俊異之人。
2. 這個故事講述了一段俊異的愛情故事。
組詞:俊傑、異力、異彩、風俊、英俊。
近義詞:出衆、非凡、卓越、獨特。
反義詞:平凡、普通、平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