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棒喝的意思、棒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棒喝的解釋

[koan] 佛教禅宗祖師接待來學的人時,常常當頭一棒或大聲一喝,促其領悟。比喻警醒人們的迷悟

詳細解釋

佛教禅宗用語。禅師接待初機學人,對其所問,不用言語答複,或以棒打,或以口喝,以驗知其根機的利鈍,叫“棒喝”。相傳棒的使用,始于 德山 宣鑒 與 黃檗 希運 ;喝的使用,始于 臨濟 義玄 ,故有“ 德山 棒、 臨濟 喝”之稱。以後禅師多棒喝交施,無非借此促使人覺悟。 宋 王安石 《答張奉議》詩:“思量何物堪酬對,棒喝如今揔不親。”《續傳燈錄·繼成禅師》:“茫茫盡是覓佛漢,舉世難盡閑道人。棒喝交馳成藥忌,了忘藥忌未天真。”後因以稱警醒人們的迷誤為“棒喝”。 清 李漁 《比目魚·駭聚》:“這幾句話竟是當頭的棒喝,破夢的鐘聲。” 郭沫若 《少年時代·初出夔門》:“他的聲音并不嚴厲,态度也依然是和緩,但僅此已經是對于我的一個棒喝,我到這時候才知道我實在是太孟浪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棒喝”是一個源自佛教禅宗的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
    指禅宗祖師為啟發弟子頓悟,采用棒打或大喝的激烈方式,檢驗弟子的悟性。

    • 代表人物:德山宣鑒善用“棒”,臨濟義玄以“喝”聞名,故有“德山棒、臨濟喝”之稱。
    • 目的:通過突然的肢體動作或聲音,打破弟子的慣性思維,促其瞬間開悟。
  2. 引申義
    比喻促人醒悟的嚴厲警告,如“當頭棒喝”。

    • 例:生活中重大挫折常被視為“命運的棒喝”。

二、文化内涵

  1. 教育哲學
    看似粗暴的棒喝實為慈悲教學法,僅對資質優秀的弟子使用。星雲大師指出:“不夠資格的學生,不易得到老師棒喝。”

  2. 辯證性
    融合了“剛柔并濟”的東方智慧:棒喝是形式上的剛硬,内核卻是引導弟子自省的柔軟手段。


三、現代應用

提示:想了解具體禅宗公案(如黃檗禅師棒打臨濟),可參考中的典故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棒喝是一個常用的詞語,通常用來形容對别人的批評或責備。它由兩個部分組成:棒和喝。棒的拆分部首是木字旁,喝的拆分部首是口字旁。分别有4、30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目前尚不清楚。在繁體中文中,棒喝的寫法保持不變。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棒的寫法有些變化,喝的寫法也略有不同。這個詞的例句可以是:“老師對學生的不當行為給予了棒喝。”在組詞方面,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棒打鴛鴦、棒喝呼應等。它的近義詞可以是訓斥、批評,而反義詞可以是鼓勵、表揚等。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