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喝的意思、棒喝的詳細解釋
棒喝的解釋
[koan] 佛教禅宗祖師接待來學的人時,常常當頭一棒或大聲一喝,促其領悟。比喻警醒人們的迷悟
詳細解釋
佛教禅宗用語。禅師接待初機學人,對其所問,不用言語答複,或以棒打,或以口喝,以驗知其根機的利鈍,叫“棒喝”。相傳棒的使用,始于 德山 宣鑒 與 黃檗 希運 ;喝的使用,始于 臨濟 義玄 ,故有“ 德山 棒、 臨濟 喝”之稱。以後禅師多棒喝交施,無非借此促使人覺悟。 宋 王安石 《答張奉議》詩:“思量何物堪酬對,棒喝如今揔不親。”《續傳燈錄·繼成禅師》:“茫茫盡是覓佛漢,舉世難盡閑道人。棒喝交馳成藥忌,了忘藥忌未天真。”後因以稱警醒人們的迷誤為“棒喝”。 清 李漁 《比目魚·駭聚》:“這幾句話竟是當頭的棒喝,破夢的鐘聲。” 郭沫若 《少年時代·初出夔門》:“他的聲音并不嚴厲,态度也依然是和緩,但僅此已經是對于我的一個棒喝,我到這時候才知道我實在是太孟浪了。”
詞語分解
- 棒的解釋 棒 à 棍子:木棒。棒子(a.棍子;b.玉米的别稱)。棒槌。棒冰。棒球。棒喝(?)。 體力強,能力大,成績好,水平高:功課棒。身體棒。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喝的解釋 喝 ē 把液體飲料或流質食物咽下去:喝水。喝酒。喝茶。喝粥。 特指喝酒:喝醉了。 喝 è 大聲喊叫:喝彩。喝問。 喝 è 聲音嘶啞、噎塞:“兒生,號啼之聲鴻朗高暢者壽,嘶喝濕下者夭”。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棒喝”是一個源自佛教禅宗的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
本義
指禅宗祖師為啟發弟子頓悟,采用棒打或大喝的激烈方式,檢驗弟子的悟性。
- 代表人物:德山宣鑒善用“棒”,臨濟義玄以“喝”聞名,故有“德山棒、臨濟喝”之稱。
- 目的:通過突然的肢體動作或聲音,打破弟子的慣性思維,促其瞬間開悟。
-
引申義
比喻促人醒悟的嚴厲警告,如“當頭棒喝”。
二、文化内涵
-
教育哲學
看似粗暴的棒喝實為慈悲教學法,僅對資質優秀的弟子使用。星雲大師指出:“不夠資格的學生,不易得到老師棒喝。”
-
辯證性
融合了“剛柔并濟”的東方智慧:棒喝是形式上的剛硬,内核卻是引導弟子自省的柔軟手段。
三、現代應用
- 文學修辭:多用于描述具有沖擊性的警示,如“曆史給人類一記棒喝”。
- 教育領域:借指通過嚴厲批評促使學生反思的教育方式(需注意方法適度)。
- 心理學啟示:類似“休克療法”,通過強烈刺激打破思維定式。
提示:想了解具體禅宗公案(如黃檗禅師棒打臨濟),可參考中的典故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棒喝是一個常用的詞語,通常用來形容對别人的批評或責備。它由兩個部分組成:棒和喝。棒的拆分部首是木字旁,喝的拆分部首是口字旁。分别有4、30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目前尚不清楚。在繁體中文中,棒喝的寫法保持不變。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棒的寫法有些變化,喝的寫法也略有不同。這個詞的例句可以是:“老師對學生的不當行為給予了棒喝。”在組詞方面,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棒打鴛鴦、棒喝呼應等。它的近義詞可以是訓斥、批評,而反義詞可以是鼓勵、表揚等。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