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哥倫布的意思、哥倫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哥倫布的解釋

[Christopher Columbus] (1451—1506) 意大利航海家。生于熱那亞。1492 年 4 月,與西班牙國王籤定著名的“聖大菲協定”。同年 8 月 3 日,率船 3 艘,水手 90 名,從巴羅斯港出發,橫渡大西洋,于 10 月駛抵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等地,次年 3 月返航。此後的 10 餘年間又先後 3 次西航,到達牙買加、波多黎各諸島以及中南美洲大陸沿海一帶。他誤認為所到之地即印度,稱土著居民為印第安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是漢語中對意大利航海家克裡斯托弗·哥倫布(Cristoforo Colombo)的标準譯名,其名稱在漢語語境中具有以下三層含義:

  1. 詞源與專名指代

    “哥倫布”為音譯詞,源自意大利語姓氏“Colombo”,原意為“鴿子”。該譯名在明清時期通過西方傳教士的文獻傳入中國,現專指15世紀末受西班牙王室資助探索新航路的航海家。根據《辭海》(第七版)定義,哥倫布是“意大利航海家,開辟橫渡大西洋到美洲航路的歐洲第一人”。

  2. 曆史行為與貢獻

    在權威曆史著作《全球通史》中,哥倫布被定義為“大航海時代的關鍵人物”,其1492年率領船隊抵達美洲的行為被視為“舊大陸與新大陸系統性接觸的開端”。需要注意的是,漢語詞典類工具書《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雖未單獨列條,但在“新大陸”“大航海時代”等關聯詞條中均以哥倫布作為核心例證。

  3. 文化象征意義

    《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曆史卷》指出,“哥倫布”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衍生出“探索者”的隱喻義,常用于形容具有開拓精神的人物或事件。其四次橫渡大西洋的航海記錄,被《世界航海史綱要》列為“地理大發現的裡程碑”。

當代學術界通過跨學科研究,進一步拓展了該詞的内涵。例如環境史著作《哥倫布大交換》提出,哥倫布航行引發的物種、疾病與文化傳播,實質創造了“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網絡”。

網絡擴展解釋

“哥倫布”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曆史人物本義

指意大利航海家克裡斯托弗·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1450或1451-1506),核心信息包括:

  1. 航海成就:1492年率西班牙船隊橫渡大西洋,首次抵達美洲巴哈馬群島、古巴等地,誤認為到達印度,稱原住民為“印第安人”。
  2. 曆史影響:開啟歐洲對美洲的殖民時代,促進東西半球文明交彙,但同時也引發殖民掠奪。
  3. 航行次數:後續十餘年又三次西航,探索牙買加、波多黎各及中南美洲沿海。

二、引申含義(成語化用法)

形容開拓進取、勇于探索未知領域的精神,例如:

補充說明

其曆史評價存在争議:一方面被視為大航海時代的先驅,另一方面因殖民行為受到批判。出生年份在權威資料中有1450年與1451年兩種記載,學界尚未完全統一。

别人正在浏覽...

碑座不礙事部員漕賦車怠馬煩怆凄喘咳呲呲刺打聰明睿智撺梭催并黛黑掂量雕殲诋突惡例附帶民事訴訟更置貢人怪惡桧楫鶴獨洪涯溷入堅陳監追戒谕驚怕進熟老貌利怵慢水每年彌宗泥潭拗别弄暖萁服賽社三弋升遷詩腸鼓吹市無二價绶帶米訟地筍屐天打雷劈天贶土語外應妄下雌黃圍脖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沃雪五吏遐長下場縣鄙箾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