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激發詩人創作欲望的音樂。 唐 馮贽 《雲仙雜記·俗耳針砭詩腸鼓吹》:“ 戴顒 春擕雙柑鬥酒,人問何之,曰:‘往聽黃鸝聲,此俗耳鍼砭,詩腸鼓吹,汝知之乎?’”
“詩腸鼓吹”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與文學創作中的靈感激發密切相關。以下從詞義、出處、典故及用法等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戴颙春攜雙柑鬥酒,人問何之,曰:‘往聽黃鹂聲,此俗耳針砭,詩腸鼓吹,汝知之乎!’”
戴颙認為黃鹂的啼鳴能洗滌世俗之耳,激發詩情,故攜酒前往聆聽。
該成語解釋在《漢典》《雲仙雜記》等典籍中均有明确記載,且被多個權威詞典收錄(如、3、9),可信度較高。部分網頁(如、10)雖表述簡略,但核心内容與主流釋義一緻。
《詩腸鼓吹》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詩歌和文辭的鼓動和吹噓。
《詩腸鼓吹》可以拆分為:詩(言字旁)、腸(⺼字旁)、鼓(音字旁)和吹(口字旁)。
它的筆畫數分别為:4畫、6畫、13畫和6畫。
《詩腸鼓吹》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子罕第十》的原文:“詩雲:‘鼓鐘琴瑟斯樂是已。’”
在繁體字中,詩腸鼓吹的對應形式為「詩腸鼓吹」。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對于《詩腸鼓吹》,它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詩艵鼓吹」。
1. 他的演講真是《詩腸鼓吹》,讓人心潮澎湃。
2. 這部電影用畫面和音樂将詩歌的美妙《詩腸鼓吹》般展現出來。
1. 鼓吹:吹捧、宣傳、吹噓
2. 詩腸:詩意、詩情、筆耕墨耘
1. 花言巧語
2. 浮誇誇張
1. 真誠實在
2. 謙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