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應的意思、外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應的解釋

外部接應。亦指外部接應的力量。《易·屯》“六二之難乘剛也” 唐 孔穎達 疏:“雖遠有外應,未敢苟進。”《新唐書·魚朝恩傳》:“ 郭子儀 密白:‘ 朝恩 嘗結 周智光 為外應,久領内兵,不早圖,變且大。’”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外應”是一個多維度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有所差異,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詞義

“外應”原指外部接應的力量或行動,常見于軍事或戰略場景。例如:

二、玄學與預測學中的引申義

在玄學、命理學中,“外應”被賦予更抽象的内涵,強調自然現象與人事吉兇的關聯性:

  1. 預兆與信號
    指特定時空點出現的異常現象,可能預示後續事件。例如:

    • 突然摔碎代表“印星”的陶瓷擺件,可能關聯貴人、健康或名譽問題;
    • 偶遇鄰居緊張并得知其母車禍,疊加其他信息可判斷潛在危機。
  2. 預測方法論
    宋代邵康節在《三要靈應篇》提出,通過觀察環境物象(如顔色、動作、氣味)捕捉吉兇信號,甚至可脫離卦象獨立判斷。

  3. 哲學基礎
    基于宇宙全息論,認為萬物變化存在關聯規律,人的高維感知能捕捉這些“自然語”。例如“說曹操,曹操到”被視為氣場感應的外應體現。

補充說明

以上内容綜合古籍、玄學理論及生活實例,展現“外應”從戰術術語到哲學概念的演變。更多案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外應

外應(wài yì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構成:外部部首“外”和内部部首“應”。外應的總筆畫數為8畫。

外應的來源

外應最早見于《說文解字》中,是從中國古代的語言演變過程中形成的。

外應的繁體字

外應的繁體字為「外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外應的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的古文字字形著錄中沒有記載,所以無法确定其古時候的寫法。

外應的例句

1. 他的表情外應平靜,但内心卻充滿了不安。

2. 面對困難,她總是能外應堅強的一面。

外應的組詞

1. 外國:指其他國家的國家或者人民。

2. 應答:指回答或者響應。

3. 應對:指對待或者處理。

外應的近義詞

應和、響應、回應。

外應的反義詞

内應、違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