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檜檝 ”。1.桧木作的船槳。《詩·衛風·竹竿》:“淇水滺滺,檜楫松舟。”
(2).借指舟船。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此檜檝而方遠,彼松舟而未閑。” 唐 李颀 《送東陽王太守》詩:“檜楫今何去,星郎出守時。”
“桧楫”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指用桧木制作的船槳。桧木質地堅硬且耐腐蝕,古代常用于制作船槳、舟船等器具。
借代舟船整體。例如唐代李颀《送東陽王太守》中“檜楫今何去”,即以“桧楫”代指船隻。
“桧楫松舟”常作為固定搭配,體現古代舟船制作的選材智慧,也反映自然物象與人文活動的結合。
如需進一步了解“桧”字的多音(如人名中讀huì)或其他組詞,可參考相關辭書或古典文獻。
桧楫(guì jí)是一個成語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下面将分别介紹這兩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桧字是由木部和圭部組成。木部是指“木字頭”,圭部是指“桡字底”。桧字總共有10畫。
楫字是由木部和脊部組成。木部由“木”字頭,脊部是指“髁”字底。楫字總共有12畫。
據《說文解字》記載,桧字原本是指一種樹木,後來引申為用桧木制成的船槳。楫字則是指船槳上面的橫木。因此,桧楫這個成語也就指船槳。
桧的繁體寫法為檜,楫的繁體寫法為櫃。
在古代,桧字的寫法略有差異,其字形類似于“林”字加上“幾”字。楫字的古代寫法則是由“木”字頭換為“習”字頭。
他手持桧楫,駕駛着小船在湖上自如地行駛。
桧木、桧樹、木楫等
槳、船槳、船橹等
船、帆、舵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