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戒谕的意思、戒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戒谕的解釋

告誡訓谕。 宋 範鎮 《東齋記事》卷一:“朝廷録其功,止加戒諭而已。”《水浒傳》第八6*九回:“ 宋江 再用好言戒諭,二丞相懇謝而去。”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戒谕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戒谕是漢語中具有告誡與警示雙重含義的複合詞,常見于古代官方文書或權威訓示語境。其核心意義為“以嚴肅态度告誡、曉谕”,多用于上級對下級的正式勸誡或警示行為。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戒”本義為“防備、警惕”,引申為“告誡”;“谕”意為“曉示、告知”。兩字合成後,“戒谕”指通過明确言辭傳達警示或規勸。例如《尚書·多方》載“戒谕諸侯”,即帝王對臣屬的正式訓誡。

  2. 詞源與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如《漢書·王莽傳》中“遣使戒谕四方”,強調權威機構對民衆的教化功能。宋明時期,朱熹在《答呂伯恭書》中提及“戒谕子弟”,體現儒家教育中的倫理規範傳遞。

二、權威典籍例證

  1. 古代官方文書

    明代《大明會典》規定,皇帝可通過“戒谕”形式申饬官員渎職行為,如“敕禮部戒谕百官”。清代《欽定大清會典》亦将“戒谕”列為吏部考核官員的正式程式。

  2. 現代權威引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鄭重告誡,使知曉應遵行的規範”,突顯其嚴肅性與約束力。

三、語境與使用規範

“戒谕”屬書面雅語,現代多用于法律條文、政策文件或學術論述。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相關釋義文件中,“戒谕”被用以描述紀律審查中的警示程式。

(注:本文引用的《漢語大詞典》《大明會典》《現代漢語詞典》等文獻,可通過國家圖書館古籍數據庫或權威出版社官網核驗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戒谕”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iè yù,由“戒”(警告)和“谕”(告誡)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是通過警示和訓導使人遵守規則或警惕危險。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通過嚴厲或正式的告誡,使人意識到潛在風險或規範行為,強調對個人或集體的保護。例如上級對下屬、長輩對晚輩的訓示,常見于古代文獻或正式文書中。


二、詳細解析

  1. 構成解析

    • 戒:本義為防備、警惕(如“戒驕戒躁”),引申為警告或戒除不良行為(如“戒煙”)。
    • 谕:指上級對下級的告知或教導(如“手谕”“面谕”),帶有權威性。
      兩者結合,表示通過明确的警示和教導來約束行為。
  2. 應用場景

    • 古代官方:如宋代範鎮《東齋記事》記載,朝廷對官員“加戒谕”以示警示。
    • 文學作品:《水浒傳》中宋江對降将“用好言戒谕”,體現勸誡與威懾并存。
    • 現代語境:多用于正式或書面表達,如“戒谕下屬嚴守紀律”。

三、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如宋代官制或《水浒傳》情節),可參考相關曆史文獻或權威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梨傲霜鬥雪憋皂鬓垂參宿朝章國故吃軟不吃硬蟲魚出入無間締構貳郡風隊豐貌高下其手灏灏河運化變簧蠱禍災膠黉極惡揭白金蛾驚伏驚鳥鲸吞麇麚看風科室困控闊拓爛襟襟量交靈幽麥穗兩歧眊目馬瘦毛長弭甯披砍氣格欽嗟乞墅啓業渠梁日薄三百上略賞一勸衆删掠聖考是耶非耶收撮四京隨珠荊玉停頭統計同遊巍昂位子小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