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富貴人家子弟的生活,有浮華奢侈。淺薄無知之意。 清 王夫之 《讀通鑒論·晉懷帝》:“ 晉 武分諸王使典兵, 晉 不競矣。彼皆膏粱紈袴之子也。” 清 鈕琇 《觚賸·漢東君》:“今三 吳 之間,簪纓雲集,膏粱紈袴,形同木偶。”《紅樓夢》第五六回:“真真膏粱紈袴之談!你們雖是千金,原不知道這些事。”
“膏粱纨袴”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富貴人家子弟的奢侈生活,或代指這類人本身,含貶義,強調浮華享樂、缺乏樸素節制。
字面拆分
出處
最早見于清代《紅樓夢》第五十六回:“寶钗笑道:‘真真膏粱纨袴之談!’”。另有第三回提到“纨袴膏粱”,詞序不同但含義一緻。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或文學引用,可查閱《紅樓夢》相關章節。
膏粱纨袴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衣食豐美、生活奢侈的樣子。該成語由膏、粱、纨、袴四個字組成。
膏的拆分部首是⺼,筆畫數為14;粱的拆分部首是米,筆畫數為14;纨的拆分部首是纟,筆畫數為6;袴的拆分部首是衤,筆畫數為10。
标題:《膏粱纨袴》是出自《史記·滑稽列傳》。古代官員的衣食豐美寓意富貴,所以這個成語形容的是奢侈富貴的生活。
在繁體中,膏粱纨袴的寫法為膏糧紈褲。
标題:古時候,《膏粱纨袴》的寫法為膏脷紈裾。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家的生活過得膏粱纨袴,過于奢侈了。
标題:《膏粱纨袴》是一個成語,一般不與其他詞彙組合在一起。
近義詞可以是奢華富貴、衣食無憂等表達。
反義詞可以是貧困樸素、衣不蔽體等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