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俸祿收入。 宋 曾鞏 《開府儀同三司制》:“朕順于舊典,考正官儀,惟是首于文階,是用制其祿入。”
“祿入”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指俸祿收入,即古代官員的薪俸所得。其中:
詞源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曾鞏的《開府儀同三司制》:“朕順于舊典,考正官儀,惟是首于文階,是用制其祿入。”,意為通過制度規範官員的俸祿标準。
延伸理解
部分文獻(如)提到“祿入”也可引申為官員升遷至高位的狀态,表示其獲得更高俸祿和待遇。但此用法較少見,多數典籍仍以“俸祿收入”為核心釋義。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曆史讨論中,例如: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開府儀同三司制》原文或古代官制相關典籍。
祿入,讀音為“lù rù”,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
這個詞的部首拆分是“⺮”(zhú)和“口”(kǒu),共有11個筆畫。
祿入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既有象形含義,也有意義的引申。在古代,祿入指的是國家君主每年給予臣子的俸祿,代表着官員們的收入和地位。
在繁體中,祿入的寫法為“祿入”。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祿入在古代的寫法為“諒入”,其中包括了“襾”(yà)和“入”(rù)兩個部分。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以忠誠與努力獲得了祿入。
2. 孝順是祿入的根本。
3. 他擁有的祿入是他多年來的辛勤努力的結果。
除了祿入之外,還有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福祿壽(fú lù shòu)、職祿(zhí lù)、財祿(cái lù)。
近義詞:俸祿(fèng lù)、薪水(xīn shuǐ)、待遇(dài yù)。
反義詞:傾家蕩産(qīng jiā dàng chǎn)、窮困潦倒(qióng kùn liáo dǎo)、無業遊民(wú yè yóu mín)。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