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存放。 唐 元稹 《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薰蕕任盛貯,稊稗莫超踰。”《水浒傳》第八三回:“将廂官屍首,備棺盛貯,然後動文書申呈中書省院。”
“盛貯”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讀音:shèng zhù(,)
含義:指“收藏、存放”,常用于描述将物品收納或保存于容器中。例如《水浒傳》中提到的“備棺盛貯”,即指用棺材收殓屍體()。
結構分析
文獻用例
“盛”在不同讀音下有其他含義:
“盛貯”是一個具象且偏書面的動詞,強調對事物的系統性收納或保存。
盛貯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存放、儲存或保存物品或糧食。它指的是将東西放入容器中或将糧食儲藏到庫房或倉庫中。
盛貯的部首是皿(并州部)和貝(貝部),總共有16個筆畫。
盛貯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篆書。在繁體字中,盛字的變形為貮,貯字則保留了原本的形狀。
在古代漢字中,盛貯的寫法可能有些變化。例如,在金文中,盛字的形狀更加扁平,類似于一個長方形。儲字也可能出現為東+廚的組合,表示東方的廚房。
1. 他們盛貯了大量的水果和蔬菜,以備冬季的需求。
2. 農民們正在倉庫裡盛貯今年的豐收。
3. 這款容器可以盛貯各種調料和食品。
組詞:盛菜、貯存、儲藏、貯備
近義詞:保存、貯存、貯藏、收納
反義詞:取出、使用、消耗、耗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