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ilings] 礦石經過選礦或其他綜合處理後,剩下的有用礦物品位最低的礦石
尾礦是礦石經選礦或冶煉處理後殘留的固體廢棄物,主要包含脈石礦物、未完全提取的有用成分及加工過程中添加的化學藥劑。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該詞屬礦業專業術語,指“礦石經過粉碎、分選等工序後剩餘的殘渣”。
從成分構成看,尾礦主要由二氧化矽、氧化鋁等脈石礦物構成,同時含有微量金屬元素。中國生态環境部《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技術政策》指出,尾礦的化學成分與礦石類型密切相關,例如鐵礦尾礦多含鐵矽酸鹽,金礦尾礦常含硫化物殘留。
在工程處理層面,尾礦需通過尾礦庫集中堆存。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總局《尾礦庫安全技術規程》明确要求采用防滲漏、防揚塵措施,并建立滲濾液收集系統。典型處理工藝包含濃縮脫水、幹式堆存等技術。
生态環境影響方面,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顯示,尾礦暴露可能引發重金屬遷移,導緻土壤酸化(pH值下降0.5-1.5單位)和水體懸浮物濃度超标(最高達2000mg/L)。揚塵污染可使周邊PM10濃度上升30-50μg/m³。
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綜合利用管理辦法》規定,尾礦綜合利用率應達20%以上,鼓勵用于建材原料、土地複墾等領域。現行《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标準》(GB18599-2020)對尾礦庫建設提出了滲透系數≤1×10⁻⁷cm/s的剛性指标。
尾礦是選礦過程中産生的低品位殘留物,指礦石經過破碎、分選等工藝提取有用成分後剩餘的固體廢棄物。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核心特征
成分特性
含有少量未被完全提取的有用礦物(如金屬、非金屬元素),但當前技術經濟條件下回收成本過高。例如,有色金屬尾礦中70%-95%為無用成分,稀有金屬尾礦甚至可達99%。
物理形态
多呈砂狀或泥狀,粒度極細(如某礦尾礦平均粒度僅0.087毫米),需通過尾礦庫集中堆存。
二、處理與價值
儲存方式
通過尾礦庫貯存,這類設施既是礦山生産的必要組成部分,也是環保工程重點。
潛在利用
隨着技術進步,尾礦可二次開發用于建材生産(如混凝土、陶瓷)、土壤改良或稀有金屬回收。我國政策已将其列為大宗固廢綜合利用重點對象。
三、現狀與挑戰
我國現存尾礦總量巨大,僅建材行業年消耗量就達18億噸。盡管其資源化潛力顯著,但需突破細粒度物料分選、環保風險控制等技術瓶頸。
(完整數據可參考、2、5、7、8、10的原始内容)
安停白行才命昌本蟬露澄江如練稱時抽揀促令擔纆道試底氣動悟鬥頭端陽耳目心腹發機防衛過當廢辍忿忿不平俯仰唯唯格列佛遊記恭承熇燥猴子皇晖誨言戋戋徼惠嘉誼竭智盡力精彊警巡院扃關記曲口承哭喪棍鈴铛心瀝觞民族團結拏雲楩椁騎牛覓牛求愛痁疾失官施關發機識見十堯手作雙丸樹碑立傳桃金娘統共土芋外艱汙潴鸮響喜得忻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