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鬲指聲的意思、鬲指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鬲指聲的解釋

即隔指聲。鬲,通“ 隔 ”。詞曲上指兩個字的字音在宮商樂律中相鄰或相隔很近。因其在管樂器上發聲前後相連或隻隔一孔,故稱。 宋 姜夔 《湘月》詞序:“餘度此曲,即《念奴嬌》之鬲指聲也,於雙調中吹之。鬲指亦謂之過腔。” 清 方成培 《香研居詞麈·論鬲指聲》:“蓋《念奴嬌》本大石調,即太簇商,雙調為仲呂商,雖異而同是商音,故其腔可過。太簇當用‘四’字,仲呂當用‘上’字,今 姜 詞不用‘四’字住,而用‘上’字住。簫管‘四’、‘上’字中閒隻隔一孔,笛‘四’、‘上’兩孔相聯,隻在隔指之閒,又此兩調畢曲,當用‘一’字‘尺’字,亦在隔指之閒,故曰‘隔指聲’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鬲指聲”是古代音樂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基本釋義: 指詞曲創作中,兩個字的音調在宮商樂律中相鄰或間隔極近的現象。這種音律關系在管樂器上表現為發聲孔位前後相連或僅隔一孔,因此得名。

詞源解析:

音樂表現: 在管樂器(如笛、箫)演奏時,若兩個音對應的指孔位置相鄰或僅隔一孔,演奏時手指移動幅度極小,形成音高接近或連貫的效果。這種技法常用于旋律的婉轉銜接,尤其在宋詞、元曲的配樂中體現音韻的細膩變化。

關聯擴展: “鬲”作為通假字,在不同語境中還可表示“膈”(橫膈膜)或“隔”(分隔),但“鬲指聲”專用于音樂領域,與炊器“鬲”無直接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 鬲指聲:探尋意義、起源和用法

鬲指聲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鬲”、“指”和“聲”三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鬲:由部首“鬼”和“乚”組成,總計10個筆畫。

指:由部首“扌”和“旨”組成,總計9個筆畫。

聲:由部首“耳”和“生”組成,總計7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鬲指聲這個詞的來源并不明确,它是一個現代漢字詞語,沒有傳統的繁體字形式。

古時候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鬲指聲這個詞并沒有出現,因此沒有古時候的寫法。

例句

1. 小明鼓起勇氣,發出了鬲指聲。

2. 這個音樂會上傳來了一片動聽的鬲指聲。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鬲缽、指南針、聲嘶力竭。

近義詞:指導、音響。

反義詞:靜寂、無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