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蠻俗的意思、蠻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蠻俗的解釋

蠻地風俗。 宋 歐陽修 《和丁寶臣遊甘泉寺寺在臨江一山上與縣廨相對》:“野僧豈解惜清泉,蠻俗那知為勝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蠻俗”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1.指代地域風俗(主流含義)

該詞最常見的用法是描述古代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風俗習慣,帶有一定的地域文化特征。例如宋代歐陽修在《和丁寶臣遊甘泉寺》中寫道:“蠻俗那知為勝迹”,這裡的“蠻俗”即指當地特有的風土民情。

2.形容粗魯舉止(較少見用法)

個别資料(如)提到“蠻俗”可拆解為“蠻”(粗野)和“俗”(庸俗),組合後形容言行粗魯、缺乏修養的狀态。但這一用法在權威文獻中較為少見,更多屬于對字面義的引申解讀。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蠻俗》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蠻俗》是一個含有貶義的詞語,常用來形容人或行為粗野、粗魯、沒有教養、不文明或不合乎社會公德的。這個詞語常用于批評某些人的言行舉止,以表達對其粗俗行為或态度的不滿和不贊同。

拆分部首和筆畫

《蠻俗》這個詞可以拆分成為「虍」和「⺄」兩個部首,它們分别表示虎和心。根據《康熙字典》,它的總筆畫數是13畫。

來源

《蠻俗》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左傳》中,形容那些處于原始野蠻社會的人們或行為偏離禮制的人。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演變成了批評社會中粗魯、不文明行為的代稱。

繁體

《蠻俗》的繁體字是「蠻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蠻俗」這個詞的字形有所不同。它的寫法分别為「蠻俗」或「颟颟俗俗」。不過,這些字形逐漸演變,并沒有繼續沿用到現代。

例句

1. 他的舉止言談确實有些蠻俗,完全不符合社交場合的規矩。

2. 這些蠻俗行為讓人感到震驚和憤怒。

組詞

蠻橫、蠻不講理、蠻橫無理、蠻幹、蠻不經心、蠻不在乎、蠻夷、蠻服、蠻橫無禮。

近義詞

粗魯、無禮、蠢笨。

反義詞

文明、有禮、文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