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談過其實的意思、談過其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談過其實的解釋

猶言言過其實。 唐 盧照鄰 《五悲·悲今日》:“嘗謂談過其實,辨而非真。” 唐 劉知幾 《史通·惑經》:“儒教傳授,既欲神其事,故談過其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談過其實"是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的表達,更常見的标準成語是言過其實。其核心含義是指說話誇張失實,超過了實際情況。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語言資料的詳細解釋:

一、 基本釋義 指言辭浮誇,内容超過了實際情況。形容說話或寫文章時誇大其詞,不符合事實。

二、 出處與演變

  1. 曆史淵源: 該成語最早可追溯至《管子·心術上》:“言不得過實,實不得延名。”強調言語不能超過實際。其成熟形态見于《三國志·蜀書·馬良傳》:“馬谡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諸葛亮評價馬谡的言辭誇大,才能不足以擔當重任。
  2. 語義核心: “言”指言語、說法;“過”表示超過;“其實”指實際情況。組合起來即言語超過了實際。

三、 現代用法與辨析

  1. 主要用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或狀語,用于批評或描述說話、報道、宣傳等誇大失實的行為。例如:“這篇廣告宣傳得有些言過其實了。” / “要警惕那些言過其實的承諾。”
  2. 近義詞: 誇大其詞、過甚其詞、嘩衆取寵、浮誇。
  3. 反義詞: 恰如其分、實事求是、言必有中、名副其實。
  4. 辨析: 與“誇大其詞”相比,“言過其實”更側重于言語描述的結果(超過了實際),而“誇大其詞”更強調說話者的行為(故意放大)。

四、 語言規範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等權威辭書,“言過其實”是規範的标準成語形式。“談過其實”雖在理解上可能指向同一概念,但并非詞典收錄的标準表達形式,建議在正式書面語和規範表達中使用“言過其實”。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016). 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 商務印書館. https://www.cp.com.cn/book/c505f358-9.html
  2. 向光忠等主編. (2003). 中華成語大辭典 (修訂版). 中華書局. https://www.zhbc.com.cn/book/9787101047732
  3.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 CCL語料庫檢索系統 (網絡版). 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 (用于驗證現代漢語實際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談過其實”是一個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1.拼音與釋義

拼音為tán guò qí shí,意為說話誇張、不切實際,超過實際情況。與“言過其實”同義,多用于批評浮誇的言辭或自嘲。

2.出處與結構

3.用法與近義詞

4.使用場景

適用于批評他人言辭浮誇,或自嘲說話誇張的情況。例如在學術讨論或日常交流中,提醒對方避免過度渲染事實。

5.注意事項

需區分“談過其實”與“誇大其詞”:前者更側重“超過實際”,後者強調“故意放大”。使用時需結合語境,避免混淆。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古籍《五悲·悲今日》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八海飽受秉心波棱蓋乘間伺隙出舉興生盜汗踮步典戒疊翠咄喏阏蓬發電赤芳卿煩字豐湖臯落鈎别犷惡合心合意惠而貨真價實鹪鹩一枝沮敗踽踽涼涼均籴巨虛客店兩截人璘珣曆書龍耳陸門露頭角毛森骨立馬尾蜂冥屈南隴嗫嗫嚅嚅前呼後擁窮嘴丘賦取應苒袅人工降雨任重才輕融顯商串收買太尉談叢讨順踏營衛跸溫室無拘無礙五通神消受遐旨洗垢求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