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卷班的意思、卷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卷班的解釋

宋 元 朝拜皇帝時的一種制度。謂朝見後官員們隨本班班首順次後轉退出。《宋史·禮志二二》:“皇帝禦 崇德殿 ……舍人合班奏報閤門無事,唱喏訖,卷班西出。”《續資治通鑒·元泰定帝泰定二年》:“是秋……申卷班之令,俾以序退,無争門而出之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卷班”是宋元時期官員朝拜皇帝時的一種禮儀制度,具體指朝見結束後,官員們依照本班班首的引導順序依次退出殿外的流程。以下為詳細解析:

  1. 制度定義
    該詞由“卷”(指退場時的隊列收攏)和“班”(官員的排列班次)組成,強調官員需跟隨本班首領有序退場,避免混亂。《宋史·禮志》記載:“舍人合班奏報閤門無事,唱喏訖,卷班西出”,描述了退場前的奏報流程。

  2. 曆史背景
    主要見于宋代至元代,用于規範大型朝會禮儀。元代《續資治通鑒》也提到“申卷班之令,俾以序退”,說明該制度在元代仍被沿用。

  3. 操作流程
    官員按品級分班列隊朝見,結束後由班首帶領,統一轉身(後轉)并保持隊列整齊退出。這一過程既體現尊卑秩序,也确保宮廷儀式的莊重性。

  4. 現代關聯
    當代某些傳統儀式(如祭孔大典)仍參考類似流程,如“禮成、阖戶、卷班”的宣讀環節,但已非嚴格制度,更多作為禮儀符號存在。

文獻依據:主要記載于《宋史·禮志》《續資治通鑒》等史書,漢典(權威來源)也明确收錄該詞為曆史制度用語。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卷班的意思

《卷班》是一個漢字詞組,表示把一群人或一些事物聚集在一起。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卷(蔔+片)部首是“卩”,拆分筆畫數為9畫。

班(玉+片)部首是“玉”,拆分筆畫數為5畫。

來源

《卷班》一詞源自古代《詩經·秦風》中的一句詩:“卷發自抟。”這裡的“卷”意為聚集,将散亂的東西或人群聚攏起來。

繁體

《卷班》的繁體字為「捲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卷班」兩字的寫法有一些變化,例如:「捲班」、「捲般」等。

例句

1. 這個會議室經理非常喜歡卷班,每次會議都能聚集很多與會者。

2. 他總是喜歡卷班聚餐,每次都能約到很多朋友一起吃飯。

組詞

卷簾、卷貨、班長、班級等

近義詞

聚集、集合、召集、群聚

反義詞

分散、散開、分開、散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