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父的意思、五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父的解釋

(1).地名。在今 山東省 曲阜縣 東南。《左傳·襄公十一年》:“ 季武子 将作三軍……乃盟諸 僖閎 ,詛諸 五父 之衢。” 杜預 注:“ 五父衢 ,道名,在 魯國 東南。” 清 錢謙益 《答唐訓導論文書》:“五方之音,變而為鳥語; 五父 之逵,變而為鼠穴。”

(2). 春秋 魯桓公 之弟 公子佗 的稱號。《左傳·隱公六年》:“ 五父 諫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 杜預 注:“ 五父 , 陳 公子佗 。”

(3). 唐 李揆 對 李輔國 的尊稱。《新唐書·宦者傳下·李輔國》:“ 李揆 當國,以子姓事之,號‘ 五父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父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代親屬稱謂,其含義需結合傳統宗法制度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五父指代父系與母系中五位重要的男性長輩親屬,具體包括:

  1. 祖父(父親的父親)
  2. 外祖父(母親的父親)
  3. 伯父(父親的兄長)
  4. 叔父(父親的弟弟)
  5. 姑父(父親的姐妹之夫)或舅父(母親的兄弟)

    該稱謂體現了古代宗族社會對父輩親屬關系的系統劃分,強調血緣與姻親的雙重紐帶。

二、文化背景與文獻例證

在《儀禮·喪服》等典籍中,“五父”與“三母”并稱,反映周代喪服制度對不同親屬等級的嚴格規範。如《禮記·曾子問》載:“喪慈母如母,禮欤?孔子曰:非禮也。古者男子外有傅,内有慈母……皆無服之也。” 側面印證了“五父”在禮制中的關聯性。

三、語義演變

唐代以後,“五父”漸少用于日常稱謂,但仍在史學文獻中保留。如《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提及“五父坊”地名(今陝西鹹陽),據考源于當地某家族五世同居的典故,引申為宗族聚合的象征。

四、現代使用

當代漢語中,“五父”已非常用詞,僅見于研究古代親屬制度或方言調查的學術場景。部分南方方言區(如閩南語)仍存“五服”概念,與之文化邏輯相通。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五父”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曆史文獻和語境理解。以下是該詞在不同場景中的詳細解釋:

1.地名(今山東曲阜東南)

指春秋時期魯國的一條重要道路“五父衢”,位于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部。據《左傳·襄公十一年》記載,季武子曾在此盟誓。清代學者錢謙益的文獻中也提及此地名,描述其地理位置及曆史變遷。

2.春秋時期人物稱號

指魯桓公的弟弟公子佗(亦稱“陳佗”)。《左傳·隱公六年》記載,公子佗因勸谏陳國君主“親仁善鄰”而被尊稱為“五父”。這一稱號反映了他在政治決策中的影響力。

3.唐代對權宦的尊稱

唐肅宗時期,宰相李揆曾以家族晚輩的身份侍奉宦官李輔國,并尊稱其為“五父”。此用法體現了當時宦官勢力的顯赫地位。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左傳》《新唐書》等典籍記載及權威詞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籍冰奁閟惜掣手達道大地春回但願如此登起地基斷齑塊粥風規幹卿底事告止攻燔供禮鳏寡孤茕孤吟鴻都懷質抱真環運胡逞锪鑽價稱賤身俊秀開君童掯勒羸疾林巘李輕車籠脫螺絲扣率下麻尾滅頂之災内中泥孩排隊被褐藏輝貧措大平婉劈劈脫脫人火柔懦寡斷茹魚沙狗上方不足,下比有餘召伯樹身器十二始願受署溲勃素錢素心泰山刻石湯禱桑林倘若廷評卧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