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铦鈎的意思、铦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铦鈎的解釋

鋒利的釣鈎。 唐 李群玉 《放魚》詩:“須知香餌下,觸口是銛鉤。” 元 馬臻 《漁父歌》:“昨朝老婦丁寧泣,銛鈎須利不須直。得魚賣錢及早歸,鄉吏打門征斂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铦鈎”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xiān gōu,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詞義

組合後,“铦鈎”意為鋒利的釣鈎,常見于古代詩文中的漁獵場景描寫。


引證與用法

  1. 詩文例證:
    • 唐代李群玉《放魚》詩:“須知香餌下,觸口是銛鉤。” 意為“香餌之下隱藏着鋒利的釣鈎”()。
    • 元代馬臻《漁父歌》:“銛鈎須利不須直。” 描述漁夫捕魚時更看重鈎的鋒利而非筆直()。

擴展解析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用例或字形演變,可參考來源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铦鈎

铦鈎(tiǎn gōu)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詞語,其中“铦”(tiǎn)是一個由金屬釩構成的部首,表示金屬材料;而“鈎”(gōu)則是一個表示鈎狀物的部首,表示形狀。根據這兩個部首的意義,我們可以理解為一種鈎狀的金屬器具。

铦鈎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铦:金(8畫)+ 矢(5畫)= 13畫

- 鈎:钅(5畫)+ 勾(4畫)= 9畫

從字源上來看,铦鈎的“铦”取自金屬釩的發音,而“鈎”則表示鈎狀物,因此可以看出這個詞語跟金屬器具的形狀有關。

在繁體字中,铦鈎的寫法是「銛鉤」。

在古時候,铦鈎的漢字寫法可能是有所變化的。然而,根據現有資料,我們無法确定确切的古代寫法,隻能推測其形狀可能與現代相似,因為古人的鈎狀金屬器具可能與現代的铦鈎相近。

以下是關于铦鈎的例句:

1. 他用铦鈎勾住了牆上的鋼絲。

2. 老爺子打開門時,鑰匙上的铦鈎磨損得很厲害。

3. 這種铦鈎是專門用來捕捉魚類的。

與铦鈎相關的組詞有:鈎子、鐵鈎、吊鈎、衣鈎等。

與铦鈎近義的詞語有:挂鈎、釣鈎、勾鈎等。

與铦鈎反義的詞語有:不鏽鋼、直鈎、平鈎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