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木镞的意思、木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木镞的解釋

一種假箭,箭镞以木削制而成。《元史·太宗紀》:“諸千戶越萬戶前行者,隨以木鏃射之。百戶、甲長、諸軍有犯,其罪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木镞是漢語中一個曆史性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以木材制成的箭矢尖端”。據《漢語大詞典》(第七版)釋義,木镞特指古代戰争中使用的簡易箭镞,常以硬木削磨成形,作為早期冷兵器的組成部分。該詞由“木”(材質)與“镞”(箭頭)複合構成,體現古代器物命名的直觀特征。

從考古學角度,《中國兵器史》記載,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早期,木镞因制作便捷被廣泛用于狩獵與部落沖突,其形制多呈圓錐狀或扁平三角狀。商周時期青銅镞普及後,木镞仍作為輔助武器存在于民間。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漢代邊塞遺址出土的木镞實物顯示,其尾部常刻有凹槽以增強與箭杆的接合度。

現代語境中,該詞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與民俗複原領域。例如《東亞傳統射藝考》提及,當代傳統弓術演練者為還原古代戰箭形制,仍會按古籍記載複刻木镞作為文化實踐項目。

網絡擴展解釋

“木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義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1. 基本解釋
    字面義指一種以木頭削制而成的假箭镞(箭頭),常用于非實戰場景,如練習、儀式或象征用途。其讀音為mù zú(注音:ㄇㄨˋ ㄗㄨˊ)。

  2. 引申含義與比喻用法
    在更廣泛的語境中,木镞被用來比喻力量薄弱或手段不足以達成目标。例如,形容某人的努力如同“用木镞敲鐵闆”,強調方法或資源無法突破障礙。

  3. 使用場景

    • 曆史/工具:古代可能作為低成本替代品用于訓練或特定習俗。
    • 文學/日常表達:借其脆弱性隱喻徒勞無功或力不從心的情境。

若需進一步探究其曆史演變或具體用例,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或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案友巴黎大學抱圍觱沸邠國參狼羌茶褐色差闌誠臣齒頄尺木大發雷霆大割大皇單簧管釣采的确洞霄祠方材風漣符樣感皇恩高倉健鈎鐮刀好施何怙紅粟懷韫互動簡孚降號驕傲計臣淨高驚蛇入草橛眼看起來來由懶婦緑瓷禡祭妙古名垂青史暮古牽夢三俎沈薶設險衰末遡風所期陶長陶刀庭堂偷偷脫骨換胎外愚内智違慢無出其右邪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