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茅的意思、苞茅的詳細解釋
苞茅的解釋
束成捆的菁茅。苞,通“ 包 ”。古代祭祀時,以裹束着的菁茅置于柙中,用來濾去酒中渣滓。《左傳·僖公四年》:“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舊五代史·唐書·武皇紀下》:“僕經事兩朝,受恩三代,位叨将相,籍係宗枝,賜鈇鉞以專征,徵苞茅而問罪。” 清 黃遵憲 《和锺西耘感懷詩》:“但占風雨都來享,偶斷苞茅便問諸。”
詞語分解
- 苞的解釋 苞 ā 花托下面像葉的小片:花苞。苞片。含苞待放。 茂盛:竹苞松茂。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茅的解釋 茅 á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開花,後生葉,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莖可食,亦可入藥。葉可編蓑衣(亦稱“白茅”):茅草。茅廬。茅舍。名列前茅(喻名次列在前面)。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苞茅”是古代祭祀中使用的一種植物,其含義和用途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
基本含義
苞茅指成束捆紮的菁茅(“苞”通“包”,意為包裹捆束),屬禾本科植物。其莖葉纖維細密,具有過濾特性。
-
祭祀用途
用于周代祭祀儀式中的“縮酒”環節:将苞茅置于酒器内,酒液通過菁茅過濾渣滓,象征淨化祭品。這一流程在《左傳·僖公四年》明确記載,齊桓公伐楚的理由之一便是“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
-
曆史背景
作為楚國向周王室進貢的特産(),苞茅的貢納是諸侯履行義務的象征。春秋時期楚國未按時進貢,成為諸侯征伐的借口,如《舊五代史》中“徵苞茅而問罪”的典故。
-
植物特性
菁茅的根莖可食用或入藥,葉片可用于編織(如蓑衣),兼具實用與祭祀功能()。現代考證認為其可能是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的變種,常見于中國南方山區。
需注意,“苞茅山”作為湖南地名,屬衍生文化符號,與祭祀用茅草無直接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苞茅(bāo máo)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下面我将為你介紹苞茅的意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的詞語。
意義:
苞茅指的是尚未開花的茅草或者是茅草的嫩芽。在古代文學中,它常常用來比喻一種處于初期階段的事物,具有潛力和希望。
拆分部首和筆畫:
苞茅的第一個字是苞,由花(艹)和包(勹)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8個筆畫;第二個字是茅,由艹部和纟部組成,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
苞茅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既有古代漢字的結構,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有關。在古代,人們用來遮陽的傘多以茅草為材料,因此茅草也象征着遮蓋和保護。而苞茅一詞則是通過将茅草的“茅”與“苞”相結合,形成了這一詞語。
繁體:
苞茅的繁體字為蕉莓,其中的蕉由艹部和交部組成,總共有16個筆畫;莓由艹部和每部組成,總共有14個筆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苞茅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差異。苞在古時稱作"茇",而茅則稱作"冃"。
例句:
1. 春天來了,大地上的苞茅開始抽出嫩芽。
2. 這個新公司還處于苞茅之中,但是我相信它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苞葉、茅草、苞花、茅台
近義詞:萌芽、起始、初期
反義詞:成熟、完善、終結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