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釜鬵的意思、釜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釜鬵的解釋

釜和鬵。皆古代炊具。《詩·桧風·匪風》:“誰能亨魚,溉之釜鬵。”《韓非子·備内》:“今夫水之勝火亦明矣,然而釜鬵閒之,水煎沸竭盡其上,而火得熾盛焚其下。” 宋 範仲淹 《閱古堂詩》:“虎豹卷韜略,鲸鯢投釜鬵。” 明 方孝孺 《石鏡精舍記》:“邑士 童君 伯禮 既以禮葬其父於舍南之 石鏡山 ,與三弟謀合貲産共釜鬵以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釜鬵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由“釜”和“鬵”兩個古代炊具名稱組合而成,泛指炊煮器具。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解釋:

一、單字釋義

  1. 釜 (fǔ)

    指古代一種圓底、無足或圈足的炊具,類似現代的鍋。主要用于煮飯、燒水,常與“甑”(蒸具)配合使用形成“甗”(蒸鍋)。其材質早期為陶制,後出現青銅或鐵制。《說文解字》載:“釜,鍑也。”

  2. 鬵 (xín)

    指古代有三足、中空可盛水的炊具,形似鼎而口部有唇緣,用于烹煮食物。《說文解字》釋:“鬵,大釜也。一曰鼎大上小下若甑曰鬵。”其結構特點為足部中空連通器身,可提高受熱效率。

二、複合詞釋義

釜鬵合用泛指炊具,強調其作為烹煮容器的功能。例如《詩經·桧風·匪風》:“誰能亨魚?溉之釜鬵。” 此處“釜鬵”即指烹魚的鍋具 。該詞多見于先秦文獻,後世逐漸被“釜甑”“鍋镬”等替代。

三、形制與功能差異

四、文獻用例

  1. 《儀禮·少牢饋食禮》:“廪人概甑甗、匕與敦于廪爨,廪爨在雍爨之北,司宮溉釜鬵。”
  2. 王祯《農書》卷二十:“‘鬵’即‘甑’類……今河朔名‘瓦甑’,江南名‘釜鬵’。”

參考資料來源:

  1. 《說文解字》線上檢索(漢·許慎)
  2. 《詩經》原文數據庫(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3. 《王祯農書》校注本(中華書局)
  4. 《儀禮注疏》電子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釜鬵”是古代漢語中的合成詞,由“釜”和“鬵”兩個炊具名稱組成,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文獻引用與用法

  1. 《詩經·桧風·匪風》
    “誰能亨魚,溉之釜鬵”一句,描述用釜鬵烹魚的情景,體現其日常烹饪功能()。
  2. 《韓非子·備内》
    以釜鬵比喻水火相克的關系,說明炊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宋代範仲淹《閱古堂詩》
    “鲸鯢投釜鬵”借炊具象征戰争中的激烈對抗,擴展了詞彙的文學意象()。

三、曆史演變

早期釜鬵多為陶制,後隨冶金技術發展出現銅、鐵材質。兩者常搭配使用,如釜煮食物、鬵蒸谷物,反映了古代飲食文化的多樣性()。

四、讀音與結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詩經》《韓非子》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阿那含凹凸把憑冰清玉潤並日不雜車隣吃動慈愍丹木的款滴點俄且發铏浮齡幹預弓影浮杯古歡紅糟化魚阍役火前春江亭怨劍客鑒取腳步教服鏡鑒槿闌坎井之蛙磕撲科子髡祝蘭玉兩面羅牀默籍南畫濃包平剡潑材料瓊芳七思八想岐薛折柬沈果食手受禍屬棺水晶頂松徑松腴夙怨田人題材銅镪脫網蜲娜相法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