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派之一,亦稱“南宗畫”,對“北宗畫”而言。 明 代畫家 董其昌 倡山水畫“南北宗”之說,本于禅宗分“南頓”、“北漸”之義。“南宗畫”即文人畫。 郭沫若 《我的童年》:“但一和 蘇 字接觸起來,那種放漫的精神,就和從工筆畫移眼到南畫一樣了。”
“南畫”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重要概念,其定義與演變可從以下五個方面綜合解析:
基本定義
南畫又稱“南宗畫”,與“北宗畫”相對應,是明代畫家董其昌提出的山水畫分宗理論。該理論借用禅宗“南頓北漸”的修行方式,将文人畫歸為南宗,強調頓悟與寫意;院體畫則歸為北宗,側重漸修與工筆。
曆史起源與理論依據
董其昌在《畫禅室隨筆》中提出“南北宗論”,認為南宗畫起源于唐代王維,以水墨渲淡為特色,追求意境與筆墨情趣;北宗則始于李思訓父子,以青綠設色和精細勾斫為主。
藝術特點
南畫以文人畫為核心,注重主觀表達,主張“逸筆草草,不求形似”。其筆墨簡淡疏放,強調書法用筆與詩畫結合,代表畫家如元代倪瓒、明代沈周等。
發展階段
文化影響與争議
董其昌的理論對後世影響深遠,但也存在争議。例如,部分學者認為其劃分過于簡化曆史,且帶有崇南貶北的傾向。不過南畫對文人審美和寫意傳統的确立起到關鍵作用。
南畫不僅是一個畫派概念,更代表了中國文人追求超脫、寄情筆墨的美學理想。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畫家或作品,可參考董其昌《畫禅室隨筆》或宋代至清代的文人畫研究資料。
南畫是一種中國傳統的繪畫形式,流行于南方地區,以其細膩而雅緻的風格而聞名于世。
《南畫》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十”和“口”,總共有七個筆畫。
南畫起源于中國古代的繪畫藝術,在唐代時期逐漸形成,并在宋代達到鼎盛,成為江南地區的主要繪畫風格。
《南畫》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南畫」。
在古代漢字中,「南畫」的寫法略有不同。南字的舊寫形狀如下:
① 口 川
② 口 冂 川
他展示了一幅南畫,畫風恢宏而自然。
南宗畫家、南派畫家、南山畫苑、南墨畫派
國畫、水墨畫、江南畫
北方畫、西洋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