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ace;footstep]∶一步跨出的距離
腳步小
(2) [foot; step;tread]∶行走或奔跑時腳的動作
優美而輕快的腳步
當心你的腳步
沉重的腳步
(3) [strength of one's leg]∶足力,走路的能力
小人好腳步,二人隻顧走
(1).指跨步立定時兩腳之間的距離。 宋 彭大雅 《黑鞑事略》:“其步射則八字立,腳步闊而腰蹲,故能有力而穿劄。”《水浒傳》第三七回:“當下 宋江 見不是話頭,三箇便拽開腳步,望大路上走着。”
(2).指走路時的動作或聲音等。《水浒傳》第二一回:“ 閻婆 聽得女兒腳步下樓來了,又聽得再上樓去了。” 巴金 《滅亡》第五章:“他信步走到十字街頭。忽然停了腳步。”
(3).足迹,腳印。亦比喻行蹤或動向。《儒林外史》第五二回:“他的腳步散散的,知他是到 南京 去, 北京 去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一回:“我心中暗中稱奇,不便去招呼他。順着腳步,走回籤押房。” 葉聖陶 《倪煥之》四:“窗外雖是寒風怒吼,春的腳步卻已默默地走近來了。” 馮牧 《不斷革命的戰歌和頌歌》:“他的詩篇,他的歌,使我們看到了時代前進的腳步,使我們聽到了時代前進的聲音。”
(4).比喻造詣或成就等。《朱子語類》卷三六:“隻是腳步未到,蓋不能似聖人從容中道也。” 胡采 《<在和平的日子裡>序二》:“考驗他們的思想和腳步是否能趕上這飛躍前進的時代!”
(5).古時對搬運人夫的稱呼。 南朝 梁武帝 《禁止私利诏》:“又復多遣遊軍,稱為遏訪,姦盜不止,暴掠繁多,或求供設,或責腳步。”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腳步漢語 快速查詢。
“腳步”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腳行走或奔跑時的動作,即“步伐”。例如:
比喻事物發展的進程或節奏
如“跟上時代的腳步”指適應社會變化,“放慢生活腳步”表示調整生活節奏。這類用法常見于描述社會、科技或個人成長的動态()。
象征人生曆程或時間流逝
在文學作品中常通過“腳步”表達時光不可逆,例如:“春天的腳步近了”暗指季節更替()。
特定領域術語
小知識:古漢語中“步”本身即指行走單位(如“跬步千裡”),而“腳步”更強調動作細節。現代口語中常與動詞搭配,如“停下腳步”“追隨腳步”,賦予其情感色彩()。
腳步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人行走時腳步落地的聲音。腳步的意思也可以表示行走的步伐或步子。
腳步的部首是⾁,拆分後得到“⾁、⽔、口”,總共三個筆畫。
腳步一詞最初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其形象地描述了人在行走時腳掌與地面接觸的聲音。這個詞在古代文獻中出現頻率較少,直到現代漢語中才逐漸被廣泛采用。
腳步的繁體字為「腳步」。
在古代漢字中,腳步的寫法與現代漢字寫法類似。當然,在古代文獻中也可以找到一些變體寫法。
1. 我聽到了遠處傳來的腳步聲。
2. 他的腳步穩健而有力,顯示出他的自信與決心。
腳步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形成新的詞語,如腳步聲、腳步輕盈、腳步匆忙等。
腳步的一些近義詞包括步伐、步态和步履。
腳步的反義詞可以是靜止或停頓,表示不再腳步行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