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松脂。舊謂煉服之可以長生。 宋 蘇轼 《送喬仝寄賀君》詩之一:“結茅窮山啖松腴,路逢逃 秦 博士 盧 。”
(2).指松煙墨。 宋 蘇轼 《六觀堂老人草書》詩:“蒼鼠奮髯飲松腴, 剡 藤玉版開雪膚。” 王十朋 注:“松腴,墨也。”
(3).茯苓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四·茯苓》。
“松腴”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松脂是松樹分泌的樹脂,古代認為煉服後可延年益壽。例如蘇轼在《送喬仝寄賀君》詩中提到“結茅窮山啖松腴”,即指隱居者以松脂為食。
松煙墨是以松木燒制的煙灰制成的墨,因質地細膩如脂而得名。蘇轼《六觀堂老人草書》中“蒼鼠奮髯飲松腴”即用此意,王十朋注“松腴,墨也”。
茯苓是一種中藥材,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木四·茯苓》中記載其别名“松腴”,因茯苓多寄生于松樹根部而得名。
該詞既可指松樹的産物(松脂、茯苓),也可引申為松煙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文化内涵多與文人隱士、中醫藥材相關,常見于古典詩文。
松腴 (sōng fú) 是一個漢語詞語,形容人體的肥胖松軟。通常用來形容肥胖的身體或者脂肪過多松弛的狀态。
松腴的兩個部首分别是木和月,其中“木”是左邊的部首,“月”是右邊的部首。松腴的總共有9個筆畫。
松腴一詞最早出現在漢代的字典《說文解字》中。在繁體字中,松腴的寫法為「鬆腴」。
在古代漢字中,松腴的寫法有時候會稍有不同。例如,在春秋時期的金文中,松腴的寫法為「公」和「月」組合而成。
1. 她長時間的久坐導緻她的身體變得松腴。
2. 他不運動,每天吃很多高熱量食物,所以他的身體逐漸變得松腴。
1. 松腴療法 - 通過一些專門的體育鍛煉和按摩手法,減少體内脂肪堆積,達到減輕松腴的效果。
2. 松腴病 - 長期肥胖導緻的一種疾病,主要表現為脂肪細胞紊亂和代謝異常。
1. 肥胖 - 形容人體過于肥胖的狀态。
2. 肥大 - 形容肌肉或身體過于龐大。
1. 健美 - 形容身體苗條、結實健壯的狀态。
2. 纖細 - 形容身體苗條、細長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