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羅牀的意思、羅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羅牀的解釋

亦作“ 羅床 ”。1.錦緞鋪設的床。 唐 李賀 《莫愁曲》:“羅牀倚瑤瑟,殘月傾簾鈎。”

2.篩面用的一種器具。 陳靜波 《回民之母》:“ 佟萬城 聽到磨棚裡驢叫和蹬羅床的聲音,便皺起了眉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羅牀(又作“繩床”“交床”)是古代一種可折疊的輕便坐具,其核心特征為繩編座面與可交叉折疊的椅腿結構。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含義及相關文化背景:


一、釋義與字形演變

  1. 本義

    “羅牀”指以繩索或藤條編織座面、腿部可交叉開合的便攜坐具。“羅”通“絡”,意為編織;“牀”為“床”的古字,此處指坐具而非卧具。其更常見的名稱是“繩床”或“交椅”(宋代後稱)。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字形辨析

    “牀”是“床”的異體字,東漢《說文解字》釋為“安身之坐者”,可見古代“床”兼指坐具與卧具。唐代文獻中“繩床”與“羅床”并用,如《太平禦覽》引《晉書》載高僧坐“繩床”。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


二、結構與功能特征

  1. 形制特點

    • 折疊結構:椅腿交叉,以軸連接,可開合收展(類似現代馬紮)。
    • 座面材質:以棕繩、麻繩或藤條編織網狀座面,透氣輕盈。
    • 靠背設計:部分高級形制增設靠背(稱“交椅”),成為身份象征。

      來源:《中國古代家具辭典》(中華書局)

  2. 使用場景

    初為僧侶禅坐用具(見《高僧傳》),唐代普及至文人雅士,宋代成為廳堂待客坐具。因便攜性,亦用于出行、遊獵。

    來源:《唐代物質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


三、文化意涵與曆史演變

  1. 宗教與文人符號

    繩床在佛教典籍中象征清修(如《維摩诘經》載維摩诘“坐繩床而說法”),唐宋文人則将其融入書齋雅趣,白居易詩雲“繩床倚石壁,苔磴疊松風”。

    來源:《全唐詩》注疏(中華書局)

  2. 社會等級标識

    宋代交椅增設靠背與扶手,成為權力象征。《水浒傳》中“第一把交椅”即源于此。明代《三才圖會》繪有龍首交椅,專供皇室。

    來源:《中國家具史圖說》(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四、文獻考據與權威佐證

  1. 早期記載

    《北齊書·陸法和傳》載“法和置繩床而坐”,為史書明确記錄。

    來源:《二十五史辭典》(山東教育出版社)

  2. 名物考證

    清代學者李漁《閑情偶寄》辨析:“交床即繩床,俗名‘馬紮兒’,取其形如交篆也。”

    來源:《閑情偶寄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


五、現代研究與學術定位

考古學界依敦煌壁畫(第285窟)及唐代墓葬出土陶俑所持繩床模型,證實其形制可追溯至南北朝。學界共識其為“中國折疊家具始祖”,影響後世交椅、太師椅設計。

來源:《敦煌石窟藝術研究》(文物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搜索結果的解釋,“羅牀”中的“牀”是“床”的異體字,二者同義。結合的信息,“羅床”指一種用于篩面的器具,屬于細密篩具的組成部分。以下是具體解析:

  1. 基本定義
    “羅床”是古代篩面工具中的關鍵部件,通常與細密的篩網(如絹羅、銅絲羅)配合使用,用于篩分糧食或粉末類物質。

  2. 用途與結構

    • 功能:作為支撐篩網的框架或操作平台,通過搖晃或振動使細顆粒通過篩孔,粗顆粒留在表面。
    • 材質:可能由木、竹等材料制成,類似現代篩粉用的木制托盤。
  3. 文字解析

    • “羅”:此處指代篩子,如“絹羅”“銅絲羅”均指不同材質的篩網。
    • “牀/床”:指器物中起承載作用的部分,類似“機床”“琴床”的構詞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屬于古代生産工具術語,現代已較少使用。若您有具體文獻出處或使用場景,可補充說明以便進一步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标金不刊唱檄車馬盈門抽毫蕩海拔山發忿法廏蜂糕剛介鼓倡顧影弄姿诃斥彙寄虎頭燕額見今驕妒角菱郊迎緊接津要抗擊刊立刻刻狂瞽匡謬正俗獵場柳老悲桓枚筮沒張緻免夫錢納錫疱疹盆盎彭祖噴玉骈臻貧約破片潛鱗戢羽绮才起奸請勿螓首蛾眉熱地上螞蟻仍然三茅鐘水暈思裁司階宿聞嵞山慰撫無法無天險傲小打扮兒謝家輕絮隙光蹊徑信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