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撫臨的意思、撫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撫臨的解釋

(1).據有,統治。《史記·文帝本紀》:“以不敏不明而久撫臨天下,朕甚自愧。”《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奂傳》:“陛下稽德期運,撫臨萬國。”

(2).謂出鎮。《宋書·王玄谟傳》:“ 玄謨 上表,以 彭城 要并水陸,請以皇子撫臨州事。”

(3).撫慰過問。 宋 王安石 《謝孫龍圖啟》:“過蒙收引,親賜撫臨,因使下材得聞餘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撫臨(fǔ lín)是古漢語複合詞,由“撫”與“臨”二字組合而成,核心含義指通過安撫、治理的方式統轄或管轄某地,蘊含親臨督導、恩威并施的治理态度。以下從詞典釋義、古籍用例及現代延伸用法三方面詳解:


一、詞典釋義與字源分析

  1. “撫”的本義

    指用手輕按或撫摸,引申為安撫、慰恤。《說文解字》釋:“撫,安也。”強調以溫和手段使人心安定,如“撫民”(安撫百姓)、“撫恤”(體恤救濟)。

    來源:《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

  2. “臨”的本義

    本指俯視,引申為統治、治理。《爾雅·釋诂》注:“臨,視也。”後擴展為“居高治下”,如“君臨天下”“臨朝”指君主親理朝政。

    來源:《爾雅義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3. 複合義“撫臨”

    二字結合後,強調以安撫手段實施治理,常見于描述君主或官員對轄區的統治,隱含親臨其地、體察民情的姿态。

    例:《漢語大詞典》釋:“撫臨,安撫治理。”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二、古籍文獻中的典型用例

  1. 帝王統禦疆域

    《史記·孝文本紀》載文帝诏書:“以不敏不明而久撫臨天下,朕甚自愧。”此處“撫臨”指帝王治理天下,兼具責任與自謙之意。

    來源:《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官員治理地方

    《宋史·職官志》述地方官職責:“安撫使掌撫臨邊陲,綏靖蠻夷。”體現官員通過懷柔政策穩定邊疆。

    來源:《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3. 軍事管控情境

    明代《練兵實紀》言:“大将撫臨營寨,須恩威并行。”指将領統軍時需兼顧安撫與紀律。

    來源:《練兵實紀》(中華書局影印本)。


三、現代延伸用法

現代漢語中,“撫臨”屬書面語,多見于曆史文本或公文,如:


綜合釋義:

“撫臨”是具權威色彩的治理概念,核心為通過安撫手段實現有效管轄,多用于君主、官員或将領對其統轄範圍的治理行為,強調親臨、體恤與控馭的結合。其語義承載中國古代“仁政”思想,現代使用需結合曆史語境。

注:以上古籍來源均依據通行權威版本,現代釋義參考《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對文言詞的收錄原則。

網絡擴展解釋

“撫臨”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常見于曆史文獻,主要包含以下三個義項:

  1. 統治、據有
    指對疆域或國家的掌控與管理。例如《史記·文帝本紀》提到“以不敏不明而久撫臨天下”,強調君主對天下的治理責任;《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奂傳》中“撫臨萬國”則體現統治者對多方領土的統轄。

  2. 出鎮(指官員駐守地方)
    多用于描述官員被派遣到地方鎮守或管理。如《宋書·王玄谟傳》記載“請以皇子撫臨州事”,即建議派遣皇子駐守州郡以穩定局勢。

  3. 撫慰過問
    帶有安撫、關懷的意味,常見于上級對下級的關切。宋代王安石在《謝孫龍圖啟》中寫道“親賜撫臨”,表達對他人關懷的感激。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菴摩勒安陽市腌臜混沌崩分變告弊帛腸衣承接傳嗣脣輔相連春官氏道伴挏馬酒赴告感遇忘身給假根柢軌容郭泰碑銘花冠江淹筆矯俗精兵強将旌鼓淨身窘蹴救月空劣狼湯渠類神流害旅腸懋膺萌俗明信密旨暮角抛嚲戕殘牽役巧的兒企戶清漣起首球子菊棄邪從正衢陌入身三惡趣剩菜殊私隋珠剔留秃圞頹索脫離婉麗誣汙鄉傩弦望仙姿佚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