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t first] 起初;開頭
我起首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1).稽首。《西遊記》第二六回:“ 孫行者 靦面相迎,叫聲:‘帝君,起首了。’”
(2).擡頭。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瑞雲》:“ 瑞雲 又荏弱,不任驅使,日益憔悴。 賀 聞而過之,見蓬首廚下,丑狀類鬼。起首見生,面壁自隱。”
(3).開創;創立。《儒林外史》第二四回:“還有 洪武 年間起首的班子,一班十幾個人,每班立一座石碑在 老郎庵 裡,十幾個人共刻在一座碑上。”
(4).打頭,領先。 柴萼 《梵天廬叢錄·庚辛紀事》:“鼓樂起首,行李三千輛,馬卒護之。”
(5).指詩文的開頭部分。 清 恽敬 《答伊揚州書》之三:“道學異同若入碑文中,少涉筆則不透徹,多涉筆則辨體、論體矣,不涉筆則通篇之文如玉巵無當,玉盤缺角。故起首推明 朱子 之學。”《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八回:“那折稿起首的帽子是:‘奏為自行檢舉事。’” 魯迅 《熱風·估<學衡>》:“《漁丈人行》的起首道:‘ 楚王 無道殺 伍奢 。’”
(6).開始;起先。 冰心 《往事·六一姐》:“那時我已起首學做句子,讀整本的書了。” 徐志摩 《“濃得化不開”》:“他坐上車起首想,但他記起了煙卷。”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下十一:“起首還不過是抽抽咽咽,往後捶床打枕,號泣變成號咷了。”
“起首”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解釋如下:
開始、起初(現代常用義)
詩文的開頭部分
稽首(古義)
擡頭、開創
打頭、領先
“起首”的核心意義圍繞“起始”,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現代使用以時間層面的“開始”為主,古義則多見于文獻或特定表達。
“起首”是一個漢語詞彙,用于表示某個事物或行動的開始,即開始的最初階段。
“起首”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走”(辶)和“首”(頁),它的總筆畫數為17畫。
“起首”一詞最早出現于《玉篇》一書中,是由“起”和“首”兩個漢字組合而成。其中,“起”表示開始或發生的意思,“首”表示首先或首位的意思。
“起首”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起首」。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以“起首”為例,其古時候的寫法為「岐首」。字形中的“岐”表示分叉或分岔的意思,與現代的“起”相同。而“首”則代表首領或首位的意思,代表開始的意味。
1. 他在比賽中起首,一舉奪得了冠軍。
2. 在新的項目中起首,我們需要制定詳細的計劃。
組詞:起點、首先、起步、開始
近義詞:開頭、初始、初期
反義詞:結束、終結、最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