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暮的號角聲。 唐 劉禹錫 《洞庭秋月行》:“ 嶽陽 城頭暮角絶,蕩漾已過 君山 東。” 宋 柳永 《迷神引》詞:“孤城暮角,引胡笳怨。” 明 許自昌 《水浒記·發難》:“正是暮角飄殘韻,狐狸奈若何。”
“暮角”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指日暮時分的號角聲,常見于古詩詞中描寫傍晚景象。例如: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比喻人在晚年仍保持銳氣與豪邁精神,類似“老當益壯”。該釋義源于《孟子·梁惠王上》中“牛角不可複加于牛”的引申,強調精神狀态的持久性。例如:
“雖已年過六旬,但他依然暮角,精力充沛。”
《暮角》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太陽落山的角,也可指夕陽。
《暮角》這個詞的部首是日,它有6個筆畫。
《暮角》一詞的來源較為簡單直接,它是由“暮”和“角”兩個字組合而成。
《暮角》的繁體寫法為「暮角」。
在古代漢字中,按照《康熙字典》的記載,暮角的古字形為「暮觟」。
1. 夕陽西下,天邊的暮角映紅了整片天空。
2. 少年站在山頂,凝望着那個漸漸沉下的暮角。
1. 暮光:太陽快要落山時的微光。
2. 暮色:日落時天空所呈現的色彩。
3. 角落:兩個牆壁交接處形成的角。
黃昏、夕陽
旭日、朝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