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弊帛的意思、弊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弊帛的解釋

(1).破舊的布帛。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甄命授》:“視諸侯之位如過客,視金玉之寶如磚石,視紈綺如币帛者,始可謂能問道耳。”

(2).币帛。弊,通“ 币 ”。《鹖冠子·武靈王》:“所謂因人事者,結弊帛,用貨財,閉近人之復其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弊帛”是古代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單字訓诂與文獻用例綜合考釋。從構詞角度分析,“弊”通“敝”,《說文解字》釋為“敗衣”,段玉裁注引申為“凡物之敗敝”;而“帛”在《說文》中明确解作“缯也”,即絲織品的總稱。

在禮制文獻中可見特殊用法,《周禮·天官·大宰》記載“祀五帝則共弊帛”,鄭玄注雲:“弊帛,祭祀用牲之皮帛”。此處“弊”當取“斷殺”之義,指祭祀儀式中經過宰殺、血祭等程式處理過的牲帛。宋代陳祥道《禮書》進一步闡釋:“弊帛者,既奠而埋之,所以報陰也”,說明這是古代祭地祇時埋藏祭品的特定儀軌。

值得注意的是,該詞在唐代以後文獻中漸趨消亡,清代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考辨認為:“今經傳多假‘幣’為之,而‘弊帛’之文鮮見”,可見其作為專業禮學術語的特性。現代《漢語大詞典》未單獨收錄該詞條,但在“弊”字條目下保留“弊帛”作為祭祀用品的古義。

網絡擴展解釋

“弊帛”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結合不同文獻中的用法可作如下解釋:

1.破舊的布帛

指殘損或陳舊的絲織物。該義項源于南朝梁陶弘景的《真诰·甄命授》,文中通過“視紈綺如币帛”的比喻,強調修道者應淡泊物質,将華美絲織品視為普通布帛。

2.通“币帛”

此處“弊”為通假字,同“币”,表示古代用于饋贈、祭祀的財物。例如《鹖冠子·武靈王》中提到“結弊帛,用貨財”,指通過財物與人建立聯繫。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出處,可參考《鹖冠子》《真诰》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阿鼻鬼阿曼拜春播耕缽囊布鞋鸧鷃察奪攙搶出班楚舘楚撲厝言誕興得馬折足調百戲犯鬥槎返攻服詞勾哄行列豪俠尚義合成赫爍槐蟬懷仰嘑爾蹴爾绛紗系臂踐翟角人凈國絶欲開芭看得擴容濫熟連城珍露顆魯讷摸棱弄硶兒配匹披發左衽清厘求過于供七雜八色日有萬機三丹田適嗣書鈔肆忿啴緩天溝踢腿蝸迹悟悔巫術嗚嗚啕啕舞藝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