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根柢的意思、根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根柢的解釋

(1).草木的根。柢,即根。 漢 鄒陽 《獄中上書自明》:“蟠木根柢,輪囷離奇。”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宗經》:“根柢槃深,枝葉峻茂。” 唐 章孝标 《玄都觀栽桃十韻》:“根柢終盤石,桑麻自轉蓬。” 宋 蘇轼 《小圃五詠·人參》:“上藥無炮灸,齕齧盡根柢。”

(2).比喻事物的根基,基礎。《後漢書·王充王符傳論》:“百家之言政者尚矣,大略歸乎寧固根柢,革易時敝也。” 宋 陸遊 《寄題方伯謩遠庵》詩:“ 方侯 胸中負經濟,議論源源有根柢。”《紅樓夢》第一一八回:“但自古聖賢,以人品根柢為重。” 魯迅 《書信集·緻金肇野》:“木刻的根柢也仍是素描,所以倘若線條和明暗沒有十分把握,木刻也刻不好。”

(3).植根。 唐 鄭綮 《開天傳信記》:“夫音者始於宮,散於商,成於角徵羽,莫不根柢囊橐於宮商也。” 宋 蘇舜欽 《哀穆先生文》:“讀書益勤,為文章益根柢於道。” 清 戴名世 《<意園制義>自序》:“餘之為是也,非苟易也。根柢於先儒理學之書,未之敢失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根柢”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義與引申義 “根柢”原指植物根系,《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草木的根”,如《老子》第五十九章“深根固柢”即用此本義。柢特指直根,根側重側生須根,二者合用強調植物根基的穩固性。隨着語義發展,《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指出該詞引申為“事物的基礎或本質”,如韓愈《答殷侍禦書》“根柢深厚,枝葉峻茂”即以根系比喻學術根基。

二、構詞特征 作為并列式複合詞,“根”“柢”在《說文解字》中互訓:根為“木株”,柢為“木根”,這種同義複用增強了語義強度。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境,《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标注其語體色彩為“書面語”,常見于學術論著或政論文章,例如“文化根柢”“思想根柢”等用法。

三、曆時演變 據《漢字源流字典》考證,“柢”在甲骨文中已具根系象形,至春秋金文定型。而“根”作為後起形聲字,戰國時期才廣泛使用。二者結合最早見于先秦典籍,曆經三千年仍保持語義穩定性,這與其形象化的表意功能密切相關,如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本之《書》以求其根柢”即延續比喻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

根柢(gēn dǐ)是漢語詞彙,由“根”與“柢”兩個同義字構成,具體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草木的根
    指植物的根系部分。例如:

    • “蟠木根柢,輪囷離奇”(漢代鄒陽描述樹木根系的形态)
    • 蘇轼在《小圃五詠·人參》中寫道:“上藥無炮灸,齕齧盡根柢”(強調人參的根部價值)。
  2. 比喻事物的根基或基礎
    常用于抽象概念,如學問、人品等。例如:

    • 劉勰《文心雕龍》提到“根柢槃深,枝葉峻茂”,以樹根比喻學問的深厚基礎。
    • 魯迅曾強調“木刻的根柢也仍是素描”,說明藝術創作需紮實的基本功。
  3. 植根(動詞用法)
    表示事物在某一基礎上建立或發展。例如:

    • 蘇舜欽《哀穆先生文》中“為文章益根柢于道”,指文章以道義為根基。

二、使用場景

三、相關詞彙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文獻和現代詞典的解釋,可通過相關網頁進一步查閱例句和擴展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安撫使白發丹心寶賢罷省背褡子别種波谷忏拔澄叙沖浪闆惷駮粗拙蹈其覆轍跌跌撻撻遞奏都座返舌番文廢锢縫纴鳳扇汾陰拊伛宮刑光貌鹳陣何仙姑河洲黃台吉狐威僵李代桃架設家兄籍夫擊難饑切倦勤疽囊控馬窾缺窟藏昆府沒關系紐捏前彥器滿将覆窮了齊全守鎮私仗歲會貪妒韬邈天爺無論午市武藝仙山效牽小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