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棄邪從正的意思、棄邪從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棄邪從正的解釋

謂抛棄邪行,歸向正道。 三國 蜀 諸葛亮 《為後帝伐魏诏》:“有能棄邪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大小,各有品限。”亦作“ 棄邪歸正 ”。 清 鈕琇 《觚賸·舒氏義烈》:“今公已棄邪歸正,承襲王封。” 清 陳天華 《猛回頭》:“棄邪歸正,共結同盟,驅除外族,復我漢京。” 魯迅 《南腔北調集·答楊邨人先生*********的公開信》:“一種是革命的骁将,殺土豪,倒劣紳,激烈得很,一有蹉跌,便稱為‘棄邪歸正’,罵‘土匪’,殺同人,也激烈得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棄邪從正

指離開邪路,歸附正道,多用于描述人改正錯誤行為、回歸正确道路的過程。該成語蘊含道德轉變的積極意義,強調從堕落或錯誤中覺醒并主動向善的選擇。


一、字義解析

  1. 本義為抛棄、舍棄。《說文解字》釋為“捐也”,引申為主動斷絕不良行為。

    來源:《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

  2. 原指方位不正,《廣雅》釋為“傾也”,後引申為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

  3. 從正

    “從”意為遵從,“正”指正道,合指歸向正确的道德準則。

    來源:《漢語大詞典》


二、文化内涵

儒家思想強調“改過遷善”,如《論語·述而》載“擇其善者而從之”,體現棄邪從正的核心精神。該詞亦常見于佛道典籍,如《壇經》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喻瞬間覺悟。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對比

權威參考: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劉潔修著
  3. 漢典網(www.zdic.net)字義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

“棄邪從正”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qì xié cóng zhèng,其核心含義為抛棄邪惡的行為或思想,回歸正道。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出處與用法


3.近義詞與擴展


4.示例參考


“棄邪從正”不僅是一個成語,更是一種道德勸誡,鼓勵人們及時糾正錯誤、回歸正途。其出處和用法均體現了對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視。

别人正在浏覽...

寶襪憊懑博施濟衆簸行不拘剗地逞酒斥堠出口成章廚馔彈碁丁女地震預報東舟對眼封估傅粉何郎關鑰孤丁過磅國立畫沙聚米蠖屈鼠伏機見籍禮靜辦九拜九泉之下具明亢朗伉偶苛虐空門友寬豁老骥老弱婦孺立戟綿面床南曲陪奁培土平曉挈扶青錢選情深義厚窮磨旗學诎意僧徒少艾少從食蛤梨恃氣戍堡宋斤魯削烏膏孝睦笑書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