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明信的意思、明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明信的解釋

(1).猶言誠心敬意。《左傳·隱公三年》:“苟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南朝 陳 徐陵 《為護軍長史王質移文》:“國家體茲明信,有同皎日。” 宋 秦觀 《郭子儀單騎見虜賦》:“惟有明信,乃成茂勳。”

(2).猶确信。《後漢書·李法傳》:“上疏以為朝焉苛碎……又譏史官記事不實,後世有識,尋功計德,必不明信。”

(3).賢明而誠笃。 唐 柳宗元 《送元暠師序》:“ 中山 劉禹錫 ,明信人也。”

(4).信物。 清 沉起鳳 《諧铎·鬼婿》:“妾有玉珮一枚,持獻萱堂,以作明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明信”一詞在漢語中屬于較為書面化的表達,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釋,主要依據權威漢語詞典的釋義:

  1. 本義:公開的信件;明白告知的信函

    • 這是“明信”最核心的含義。其中“明”指公開、明白,“信”指信件、信息或憑證。合起來指内容公開、不隱秘,旨在明白告知或昭示的信件或文書。這種信件通常用于公開宣告、通知或證明某事。
    • 來源依據:《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28頁)、《辭海》(語詞分冊)均收錄此義項。例如,《漢語大詞典》釋義為:“公開的信件;明白告知的信函。”
  2. 引申義:坦誠、真實可信

    • 由“公開、明白”的本義引申,“明信”可以形容人的品質或言語坦誠、真實、值得信賴。這層含義強調不隱瞞、不欺詐,光明磊落。
    • 來源依據:此義項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等詞典中雖非首要義項,但在古漢語和文學作品中常見,體現了詞義的引申。例如,形容人“明信笃行”即指其誠信可靠,行為笃實。
  3. 現代用法(較少見):用于人名

    • 在現代漢語中,“明信”有時也用作人名,取其“光明、誠信”的寓意。

重要提示:

“明信”的核心含義是指公開的、旨在明白告知的信件或文書。由此引申,可形容人坦誠、真實可信的品質。它不同于“明信片”,且在當代口語中不常用。

網絡擴展解釋

“明信”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誠心敬意
    指發自内心的真誠與恭敬。
    出處:《左傳·隱公三年》提到“苟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可薦於鬼神”,強調以誠心敬奉神靈。南朝陳徐陵的《為護軍長史王質移文》中也有“國家體茲明信,有同皎日”的表述。

  2. 确信
    表示對某事的明确信任或肯定。
    例句:《後漢書·李法傳》中記載“後世有識,尋功計德,必不明信”,此處指對曆史記載真實性的質疑。

  3. 賢明而誠笃
    形容人品德高尚、明智且忠厚。
    用例:唐代柳宗元在《送元暠師序》中稱“中山劉禹錫,明信人也”,即贊美劉禹錫的賢明與誠信。

  4. 信物
    作為憑證或象征的物品。
    例證:清代沈起鳳《諧铎·鬼婿》中描述“妾有玉珮一枚,持獻萱堂,以作明信”,玉珮即作為定親信物。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典籍、文學用例及權威詞典的釋義,核心含義圍繞“誠”“信”“賢”展開,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愛不釋手班史倍上邊縫蝙蝠扇避骢馬避年不盡采補黨團大舍大投得悉調下東床姣婿冬溫夏清斷斷續續笃恭耳不離腮負恩忘義撫拍共親溝眼關東軍官給洸忽觚盧黃歌昒霍渾天體礛磻建麾茭草矯絜金爵钗浸微浸消蹶倒拘緊睽違郎耶草了場履踐縻費魔惑嬭媪能爾泥鰌乾元群聚軟香溫玉孺弱山颠上刀山審物市步水費四聯單桃諸鳀譯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