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矯俗的意思、矯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矯俗的解釋

(1).矯正世俗。《後漢書·祭遵傳》:“矯俗厲化,卓如日月。”《南史·顧憲之傳》:“ 莊周 、 澹臺 ,達生者也; 王孫 、 士安 ,矯俗者也。吾進不及達,退無所矯。” 唐 司空圖 《丁巳元日》詩:“自乏匡時略,非沽矯俗名。”

(2).謂故意違俗立異。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黃雅林》:“詩畫仿 鄭闆橋 ,有意矯俗,反使性靈汩沒。”《老殘遊記》第六回:“ 東造 道:‘你那串鈴本可以不搖,何必矯俗到這個田地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矯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1. 矯正世俗
    指通過行動或思想糾正社會中不合時宜的風氣或習俗。例如《後漢書·祭遵傳》中提到“矯俗厲化,卓如日月”,強調通過矯正世俗來推動教化。此用法多含積極意義,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對改革者的描述。

  2. 故意違俗立異
    指刻意違背常規或社會習慣以标新立異,可能帶有貶義色彩。如《老殘遊記》第六回中批評“何必矯俗到這個田地”,即諷刺過度追求與衆不同的行為。清代昭槤也提到這種行為可能導緻“性靈汩沒”,暗含負面評價。

使用場景與辨析:

注:拼音為“jiǎo sú”,部分古籍中亦寫作“矯俗”。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矯俗

矯俗是一個中文詞彙,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和六個筆畫組成。其中,“矯”是由“矢”和“丩”兩個部首組合而成,意思是彎曲;“俗”則是由“亻”和“谷”兩個部首組合而成,意思是社會通行的習俗。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矯的字形更為複雜,由“矢”和“丩”兩個部首組成。而俗的字形則是由“亻”和“谷”兩個部首組成。經過演變和簡化,現代漢字中的矯和俗的寫法更加簡單。在繁體字中,矯的字形為“矯”,俗的字形為“俗”。

矯俗這個詞在古代漢語中有多種意思。它可以指修正和糾正不符合道德、規範或社會習俗的行為或思想。例如,在古代社會中,有些人追求奢華和享樂,矯俗的人就會批評和教育他們,并呼籲他們回歸傳統價值觀。

矯俗也可以指矯正社會習俗,推動社會進步。在古代社會中,有些陳舊的習俗和傳統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矯俗的人會試圖改變這些習俗,以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與矯俗相關的詞彙有很多,例如矯健、矯捷和矯情等。這些詞都與矯的意義相關,表示修正、糾正或改善某種狀态或行為。

與矯俗相近的詞彙有改革、革新、創新等,這些詞都表示改變、改進或革新。而矯俗的反義詞可以是隨俗、從俗,表示順從或順應社會習俗。

總而言之,矯俗是一個擁有豐富含義的詞彙,它可以指修正不符合道德、規範或社會習俗的行為或思想,也可以指矯正陳舊的習俗,推動社會進步。它在古代漢語中擁有繁複的字形,在現代漢語中更加簡化。與矯俗相關的詞彙有很多,包括矯健、矯捷和矯情等,而與之相近的詞彙有改革、革新和創新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