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寶籍的意思、寶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寶籍的解釋

亦作“ 寶笈 ”。珍貴的書籍。 南朝 梁 沉約 《為齊竟陵王發講疏》:“靈篇寶籍,遠探龍藏,蓋無得而言焉。” 唐 王勃 《益州綿竹縣武都山淨慧寺碑》:“黃龍負匣,著寶籍於山經;紫鳳銜書,蔭榮光於井絡。” 清 趙翼 《哭汪文端師》詩:“霛函分 宛委 ,寶笈聚 嫏嬛 。” ********* 《春之末章》詩:“我讀完這春之寶笈底末章,就交給你們永遠管領着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寶籍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内涵的複合詞,由“寶”與“籍”二字構成。從字源角度分析,“寶”本義指玉器、珍物,《說文解字》釋為“珍也”,引申為珍貴、重要之物;“籍”原指書冊、簿記,《說文解字》稱“簿書也”,後特指典籍、文獻。二字組合後,“寶籍”在漢語發展史中形成三層含義:

  1. 核心釋義

    指代珍貴典籍或重要文獻,如《漢語大詞典》記載其本義為“佛教或道教的重要經籍”,如《隋書·經籍志》載:“道經者,寶籍之秘文。”這一用法在古代宗教文獻和皇家藏書體系中尤為常見,強調典籍的稀有性與神聖性。

  2. 引申義項

    在文學語境中可擴展指代具有特殊價值的文化遺産。例如清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将曆代方志稱為“一方之寶籍”,突顯其承載地域文化記憶的功能。

  3. 現代應用

    當代《辭源》修訂本補充其現代語義,指“國家館藏的珍稀古籍”或“象征文明傳承的重要文獻載體”,如《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等大型叢書常被學界稱為“中華文化寶籍”。

該詞的語義演變體現了漢語詞彙在宗教、政治、文化多重場域中的動态發展,其權威性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第2版)、《辭源》(商務印書館)及《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

“寶籍”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字義拆分

  1. 寶:本義為珍貴之物,如玉器、珍寶,引申為對書籍、知識等的尊稱。
  2. 籍:原指書冊或登記簿,如“古籍”“戶籍”,此處強調書籍的典藏屬性。

三、文獻出處

四、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寶籍”一詞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文學或學術語境中,強調典籍的珍貴性與文化價值。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學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百全計八角鼓别頭試賓柔讒貸赤紫舂酋踔掉辭觀村讴打令登覆抵欺敦儉惰驕耳聞不如目見罰爵發生風共婚貫金石虹燭錠黃晖斛薛家國江珠井底蝦蟇金昆進拟近視眼九愁看不清扛長工楞怔列坐力學不倦禮揖漉酒旅行賣兒貼婦買情梅花樁冥陵噴池齊姬容衛上海韶年生吞射馭史例市利錢十年窗下無人問識認使院失載叔母碎瓦頹垣駝鷄绾角兒文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