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家國的意思、家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家國的解釋

家與國。亦指國家。《逸周書·皇門》:“是人斯乃讒賊媢嫉,以不利于厥家國。”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自是後, 頃公 恐懼,不聽聲樂,不飲酒食肉,内愛百姓,問疾吊喪,外敬諸侯,從會與盟,卒終其身,家國安寧。”《魏書·司馬昱傳》:“ 超 父 愔 為 會稽 太守, 超 假還東, 昱 謂之曰:‘緻意尊公,家國之事,遂至於此。’”《資治通鑒·唐肅宗至德二載》:“十一月, 廣平王 俶 、 郭子儀 來自 東京 ,上勞 子儀 曰:‘吾之家國,由卿再造。’” 明 張居正 《答上師相徐存齋書》:“老師以家國之事託之於不肖也,天下亦莫不聞。” 清 李漁 《奈何天·助邊》:“家國雖殊道自均,須知主僕即君臣。” 清 秋瑾 《滿江紅·感懷》詞:“自由香,常思爇;家國恨,何由雪?” 陳毅 《送董老出席舊金山會議》詩:“百年家國恨, 禹 城日傾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家國”是由“家”與“國”兩個單字構成的複合詞。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家”指以婚姻和血緣關系為基礎的社會單位,亦包含家族、家庭之意;“國”指擁有領土、人民和主權的政體,即國家。組合後,“家國”一詞在漢語中特指家庭與國家兩個維度的統一體,體現中國傳統社會“家國同構”的文化觀念。

從語義演變角度,《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指出,“家國”最早見于《周易·系辭》中“家國天下”的表述,強調以家庭倫理推及國家治理的儒家思想。唐代詩人杜甫《春望》中“國破山河在”與“家書抵萬金”的對照,進一步将個人家庭命運與國家興衰緊密關聯。

現代語境下,《新華成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收錄“家國情懷”一詞,定義為個體對家庭倫理責任與國家社會責任的雙重認同,例如:“他始終秉持家國情懷,緻力于科技報國”。這種用法常見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語境中。

在經典文獻中,《禮記·大學》提出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體系,以及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均為“家國”概念提供了哲學支撐,印證其在中國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家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詞義

“家國”由“家”與“國”組成,指家庭與國家,也泛指國家整體。這一概念最早見于《逸周書·皇門》,如“是人斯乃讒賊媢嫉,以不利于厥家國”,強調家國利益的一緻性。

二、文化内涵

  1. 家國同構
    中國傳統文化中,“家”是“國”的縮影,“國”是“家”的延伸,形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遞進關系。如董仲舒《春秋繁露》提到“家國安甯”,體現兩者密不可分。

  2. 家國情懷
    該詞常承載對國家與家庭的雙重責任感,如“曆覽前朝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李商隱《詠史》),反映家國興衰的關聯性。

三、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家國”多用于表達集體主義精神或愛國情懷,例如“家國同慶”“家國叙事”等表述。在姓名學中,“家”“國”二字組合也寄托對個人品德與國家責任的期許。

總結

“家國”既是一個曆史概念,也是中華文化中“家國一體”思想的凝練表達,強調個人、家庭與國家命運的緊密聯繫。

别人正在浏覽...

挨也被風北瓜便姗不請之友嘗味暢心陳陳相因稱托仇慝吹拉彈唱竄锢悴憏大朝頂風東荒豐靘豐篠風羽風姿綽約粉臉撫封傋霿鼓徵駭鹿化被萬方恢諧瀸污寄食灸刺季雅句集空殼子阆宮漫壑漫說茅君煤化彌流女黃冠蜱蛸薔薇露千生七傷泣下如雨全能冠軍權士散衆伸謝師塔水鹢貪聲逐色調笑令梯航悇悑舃履象道小住赩熾挾天子以令諸侯